陈喆/文
沉寂许久的仰融“造车”绯闻终于又有了新的进展。日前仰融控制的香港正道集团发布公告称,以1.8亿港元的价格收购浙江佳贝思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贝思)100%的股权。分析人士指出,此举不仅为致力于混合动力车型制造的正道汽车解决了电池这一核心技术问题,更是作为仰融在国内的第一次正式成功收购而为正式进军国内铺路。
这一收购也让仰融下一步国内造车进展以及正道集团中美联动造车策略进一步受到了各方关注。笔者独家获悉,美国正道汽车公司产品设计部总监沈洪桦再度现身国内,除了参与处理收购佳贝思相关事务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我目前非常忙,现在在国内处理很重要的事务但很快还要出国,不方便接受任何采访,”沈洪桦在电话里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请求。
笔者进一步了解到,仰融旗下的远东金源集团一年来动作频频(正道集团前身),从与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签订谅解备忘录到公司更名;从在天津成立正道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吸纳国内资金到正式参与美国HK造车项目,再到近期成功收购佳贝思一举突破电池技术瓶颈,仰融中美联动的造车图景正在徐徐展开。业内人士认为,一旦资金和仰融的身份问题得以解决,其造车梦想将不再是空穴来风。
借收购国内探路(小)
“看来仰融是动真格的了,正道收购佳贝思是一举三得的事情,”一位曾为多项跨国并购案担任法律顾问的律师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佳贝思能为仰融造车项目提供梦寐以求的电池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作为仰融在国内的首个成功并购也为将来进一步收购其他公司积累经验,更为重要地是,仰融此举也是对国内公众表达了回国造车的决心。
笔者了解到,被正道收入“囊中”的佳贝思是一家开发及制造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组的专业公司,是国内外多家汽车和零部件生产厂家的授权供应商。这对于致力于多燃料电动混合动力汽车的正道汽车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此外,尽管沈洪桦在电话里并没有对记者透露更多的信息,但正道收购佳贝思成功也折射了此项收购对于仰融国内造车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即为进一步的资本运作探路。
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浩博士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仰融国内造车应该首选中外合资的形式,而且所占股比不能超过50%,收购具有轿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则会受到更多的政策限制,而收购佳贝思获批将为正道集团未来的潜在收购事项提供可以操作的样本。
此前,正道集团(远东金源集团)曾与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签订了有关通过该开发区建立环保混合动力系统生产基地的备忘录,以此扩展环保汽车业务。正道集团将引入100亿元人民币投资,在沈阳-欧盟开发区建立生产规模达100万台套的环保混合动力系统,条件是沈阳方面需协调及协助远东金源取得轿车生产资质,这也一度引发了国内关于仰融再度牵手华晨的猜测。
5月18日,继收购佳贝思向国内“示好”之后,正道集团正式委任清华大学教授宋健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巧合”地是,宋健同样身兼仰融一手创立的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两大平台助仰融“吸金”(小)
尽管仰融还是“带罪”之身,但无人否认他是一位资本运作高手, ACFI(Alabama Center for Foreign Investment, LLC)投资移民项目以及香港上市公司正道集团为仰融旗下的两大融资平台。
其中,ACFI的投资移民项目(EB-5计划)已经获美国移民归化局(USCIS)准许延伸其核准地理区域范围, ACFI旗下覆盖的郡县由原来的67个大幅增加至291个, 这也为未来仰融通过这一平台吸纳大量造车项目资金奠定了基础。
此外,就在坊间把注意力放在仰融国内造车的进展时,他却通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先行启动了美国造车项目。据正道汽车公司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正道汽车美国项目落户阿拉巴马州,并将于2012年完成建设,“先进的多燃料混合动力系统”将是正道汽车依仗的主要核心技术,目标是成为世界技术领先的混合动力汽车研发和生产企业,2018年达到300万辆的年产能。
笔者近期在采访中了解到,正道集团的融资路径已经逐渐清晰。在经过了两度延迟之后,正道集团终于通过成立一家设在美国的名为Hybrid Kinetic Motors Project A, LP的项目公司发行的企业证券以股份换现金的方式为美国和中国的造车项目筹措资金。而此前的远东金源集团也更名为正道集团以增强投资者对彼时远东金源集团同美国正道HK造车项目的关联度。
此前,一度传出仰融收购国内A股上市公司获批的消息,而身为正道集团附属公司,经营范围为“信托投资管理及投资顾问”的天津正道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则为收购提供实现平台并募集资金。
“天津正道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实际上主要通过私募股权融资也就是PE来筹措资金,” 美国万通投资银行执行董事孙飞博士告诉笔者,至于信托业务则可能是以中介形式参与信托融资。
“仰融的投资移民项目将会吸引大量的中国投资者,而正道集团同样可以通过附属公司在国内‘吸金’,仰融实际上在用中国人的钱在美国和中国两地造车,”上述不愿具名的律师对笔者表示。
仰融造车待破题(小)
“别看仰融造车闹的动静挺大,但究竟进展如何还有待于观察,”某国内汽车企业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笔者采访时直言不讳的指出,“资金筹措和仰融的身份限制以及未来造车所需的人才、技术、基地、产品定位、政策限制等一系列问题依然是仰融造车需要跨过的几大门槛。”
笔者了解到,自从传出回国造车的消息以来,仰融一直位居幕后指挥,而委派正道汽车的管理团队回国内操作,尽管其不甘于仅仅扮演“垂帘听政”的角色。但身份问题无疑将仰融国内造车项目能否顺利实现的一大阻碍,他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道在国内成立和收购的子公司将不会出现仰融的名字或股权,这对于仰融来说无疑是一个无奈地选择。
此外,尽管有消息称正道集团通过天津正道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收购A股公司已经获得地方国资委的批准,但迟迟没有传出收购成功的消息也意味着仰融国内造车的实现路径绝不会轻易的一蹴而就。
业内人士认为,汽车制造所需要的庞大资金筹措也并不会像仰融想象的那样顺利。一位长期关注仰融的资深人士此前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仰融的投资移民项目规模庞大但收效缓慢,短期内资金规模并不能支撑造车的庞大资金需求,其通过成立项目公司以股权换现金的做法固然聪明,但也取决于投资者对这一项目的信任度,而仰融的身份问题得不到解决,国内造车项目就不会如构想的顺利推进。
取得轿车生产目录则是仰融国内造车合法化的重要一环,仰融计划中的实现方式是通过收购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或者通过地方政府协助取得轿车生产资质。“仰融如果通过收购的方式取得轿车生产资质,超过一定规模还有经过国内反垄断审查,能否获批还是未知数,”王浩此前对笔者表示,但如果退而求其次采取中外合资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但国内企业顾忌仰融的特殊身份必将会在合作中顾虑重重,因此仰融造车项目依然任重而道远。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