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已经落下帷幕,媒体开始通过各自的报道“扩大”对话的战略成果。
这次对话主要是两项议题:一个是中国的汇率改革;一个是美国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有趣的是,在中方的媒体,都以醒目的标题与位置刊登了美国将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报道,而华尔街日报等西方媒体则都是同样的份量处理了中国承诺汇改的成果。
两项议题都是长期以来中美两国共同关心却至今还没有获得解决的战略问题。
相比而言,中美两国在能源方面的合作,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的合作并不为人所津津乐道。
但是从某种角度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合作的意义并不亚于这次战略合作中的其他任何议题。内燃机与汽油的使用,开创了一个世纪的的繁荣。传统的交通工具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要承载。
而今天讨论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必将成为未来人类发展的重要部分,人类的发展将因此而改变。改变的程度和方向,则决定着整个世界的未来。
因此,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能源生产与消费体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的合作就不能不引起重视。
中美的联合声明中提到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合作包括先进生物燃料与电动汽车两个方面。同时提出两国将致力于促进电动汽车,先进车辆节能技术和先进替代燃料技术的推广。
而对于如何合作,两国提出的原则是:共同研究、共担风险、共享成果。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到,中美两国均将电动汽车的发展列为重中之重,这应该是两国政府未来支持的重点方向。而从目前两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政策取向看,电动汽车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现状来看,由于日本在混合动力方面的优势,中美提出电动车方向应该不是完全技术方面的原因。
不过,双方要做到共同研究、共担风险、共享成果,应该是更多的具有原则意义。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突破成果分享最终是要落实到汽车企业,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肯定不会分享各自的胜利果实。因此,这种共同的利益应该是在于双方比较优势的互通有无上,以及政策支持的内容上。特别是国家政策的具体把握上,比如,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标准,两国最有可能获得一致的分享。
在这种合作中有一点需要引起中国的汽车企业注意,双方对于生物燃料技术的肯定。
在2007年之前,中国在生物燃料技术上持有更多肯定的态度,许多企业也因此在生物燃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目前企业却因为政策的转向而忽视,甚至完全放弃了生物燃料相关技术的跟进、研发,这是比较危险的。(张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