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利奈尔
下面我们学习第十二章。这一章说“费而隐”,的确有点费力、费解,因为它是在谈体、相、用的关系。在学传统文化的时候,一涉及到体、相、用,一般基础不够的人就容易晕菜,容易搞混淆。那么,怎样才能不晕菜呢?没办法,只有多接触、多体会、多听多学,别无窍门。我们来看原文: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中庸》第十二章“知物”
“君子之道,费而隐”,我们经常说费用、消费、浪费、耗费这些词,这里的费,就是指的繁复广大,多得用不完,只有多得用不完才可能浪费嘛。那么隐呢,指的是隐藏起来,看不见,摸不着。大家想一想,这个君子之道到底是什么东西啊?费而隐,既说它多得不得了,多得无边无际;又说它根本看不见,无影无踪,无形无相。大家不要随便把这句话念过去,而是要认真体会,留意这个“费而隐”的君子之道到底是什么东西。
学佛教的人都喜欢背《心经》,顺嘴就会念“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等,但是,你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这个色空一如了吗?为什么形形色色、可触可摸的大千世界,却跟“空”是不异的?别的不说,我们自己这一百多斤,你能“空”得了吗?色即是空,让你三天不吃饭,看你还空不空?保证空不了。
(此处略去一部分。转者)
这里说“君子之道,费而隐”,费就是讲的君子之道的相和用,那是非常广泛、无穷无尽的,包括仁义礼智信,包括忠孝廉耻,包括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切内容。而隐,则是讲体,君子之道的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完全隐藏起来的,你根本就不可能企及。所以,我们把体、相、用三者之间的关系理清楚了,这句话就很容易理解了。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对于中庸之道的履行,即使目光最短浅的愚夫愚妇,也可以有所认识、有所体会。这些人虽然不聪明,经常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傻事,可是任何一个愚昧无知的人,也是天地造化所生嘛,也有着天赋的本性、天然的良知。所以,天赋的本性良知人人本具、个个现成的。
佛教里讲众生都有佛性,不光是愚夫愚妇,哪怕是苍蝇蚊子、蟑螂臭虫,这些生命都有佛性。禅宗有一个公案,说有人问一位老禅师,是不是众生都有佛性啊?禅师说是啊。那人又问,那鸽子有没有佛性啊?当然有佛性啦,鸽子也是众生之一嘛。那人一听,马上追问一句:“既有佛性,何得在佛头上著粪?”这一句问得很突然啊!我们如果去一些远离尘世的偏僻寺庙,经常还可以看到有鸽子、斑鸠在大殿里筑巢,经常飞到佛像上歇着,到处拉屎。估计这人到庙里来玩,看到鸽子在佛像头上拉屎,于是就有意来难为一下老和尚。大家想想,我们遇到这个问题怎么回答?不好回答吧?但是,这位老禅师机锋很快,不慌不忙地反问了一句:“它何不在鹰头上著粪?”哈哈,这正说明鸽子有佛性嘛!鸽子清楚得很,在佛像头上拉屎没有危险,如果去老鹰头上拉屎,不是找死吗?
佛教说众生皆有佛性,佛者觉也,佛性就是觉性,一切生命都有这种觉性的功能。《中庸》这里讲“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就是指人人都具有这种本然之智慧、本然之觉性。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对于中庸之道的履行,即使目光最短浅的愚夫愚妇,也可以有所认识、有所体会。这些人虽然不聪明,经常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傻事,可是任何一个愚昧无知的人,也是天地造化所生嘛,也有着天赋的本性、天然的良知。所以,天赋的本性良知人人本具、个个现成的。
佛教里讲众生都有佛性,不光是愚夫愚妇,哪怕是苍蝇蚊子、蟑螂臭虫,这些生命都有佛性。禅宗有一个公案,说有人问一位老禅师,是不是众生都有佛性啊?禅师说是啊。那人又问,那鸽子有没有佛性啊?当然有佛性啦,鸽子也是众生之一嘛。那人一听,马上追问一句:“既有佛性,何得在佛头上著粪?”这一句问得很突然啊!我们如果去一些远离尘世的偏僻寺庙,经常还可以看到有鸽子、斑鸠在大殿里筑巢,经常飞到佛像上歇着,到处拉屎。估计这人到庙里来玩,看到鸽子在佛像头上拉屎,于是就有意来难为一下老和尚。大家想想,我们遇到这个问题怎么回答?不好回答吧?但是,这位老禅师机锋很快,不慌不忙地反问了一句:“它何不在鹰头上著粪?”哈哈,这正说明鸽子有佛性嘛!鸽子清楚得很,在佛像头上拉屎没有危险,如果去老鹰头上拉屎,不是找死吗?
佛教说众生皆有佛性,佛者觉也,佛性就是觉性,一切生命都有这种觉性的功能。《中庸》这里讲“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就是指人人都具有这种本然之智慧、本然之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