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乎的小手》说课稿


《胖乎的小手》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胖乎的小手》。

一、说教材

课文讲述了兰兰有一双能画画,能写字,能给爸爸拿拖鞋,能给妈妈洗手绢,能给姥姥挠痒痒,肯定还能做别的许许多多的尊敬长辈,体贴父母的事情,这就是全家人喜欢的兰兰的那双胖乎乎的小手的原因。课文小中见大,通过一张画巧妙的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整篇课文充满了家庭的温馨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二、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过程,教师要创设民主、开放、活泼的学习环境,创设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保证学生自读、自悟、自创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读书时间向往美好的情景“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自主活动中,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体验语文的学习规律,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理念设计”。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胖”、“喜”的13个生字。学会“看”、“着”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感情和实际行动。

四、设计思路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本文语言生动有趣,用词贴切,适于朗读,故在学习过程中,我让“读”贯穿课堂始终。在不讲读的情况下,变着法的激发学生反复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描写的内容,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又因本文是看图学文。因此,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再现图意,缩短本文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1、给学生猜谜语:(一棵树,五个叉,不长叶,不开花,做事情全靠它)引出“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让学生对照图画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分组学习,体会人物的对话。

4、汇报交流,精读品味。为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体会人物的表情、动作。我引导学生对重点部分进行精读,关键部分细读,特别之处品读,达到句句顺口,领其意,悟其理。

5、以演促读,内化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读书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揭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本课堂揭题时,出示谜语,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和想象,当学生猜出谜底后,让学生看手、画手,再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做些什么,夸夸自己的小手。然后过渡到教材,兰兰也有一双胖乎乎的小手,他们全家都喜欢,为什么呢?让我一起读一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图文结合,读通课文

《胖乎乎的小手》是一篇看图学文,先一到学生看一幅图,接着听老师读课文,请学生一边听一边看插图,让后说说图意,是学生对课文有粗略的了解,再让学生自己看图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识记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读通课文时理解课文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三)自主选择,细读体会

课文第3—5自然段是本课的主要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首先我根据课文三、四、五自然段的写法基本相同,充分注重学生的于都兴趣。通过“全家人为为什么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朗读。(这样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变传统的教师“讲”懂变为学生的“读”懂。)

(四)汇报交流,精读感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前一环节的朗读,交流,学生对课文已有一定的感受和体会,我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精读,关键之处细读,特别之处品读,达到句句顺口,领其义,悟其理。随后我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拓展想象。

1、出示文末学习伙伴的提示,想一想:兰兰长大以后,会帮助家人做哪些事情呢?

2、让学生看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你的小手长大之后悔帮助家人做哪些事情呢?

(五)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将学生分成4人一个小组(一人一个角色),分别充当爸爸、妈妈、姥姥、和读者。

最后老师叙述,请学生表演。这样以演促读,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六:板书设计:

 

为爸爸拿拖鞋

 

胖乎的小手        为妈妈洗手绢      为大家做更多事

 

为奶奶挠痒痒

 

 

十里望乡粉王学校  王燕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