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美方将在贸易救济调查中,认真考虑并给予提出“市场导向行业”申请的中国企业公正、合理的待遇,并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新闻点评】为期两天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结束。今天各大媒体头条都以“美将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评论此次战略对话的成果。不过,笔者对此并不太乐观。实际上,去年首轮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一结束,各大媒体就以同样的报道来总结对话的成果(美将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时隔十个月后,美国依然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本次对话,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要使美国尽快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肯定是一波三折的,肯定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了!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市场经济地位”这个概念变对中国变得如此重要呢?
从市场经济这个概念的意义而言,中国无需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但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反倾销中一个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关乎产品在反倾销调查中能否得到公平对待。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就会减少贸易争端,中国的对外贸易就会得到公平的待遇。反倾销案发起国如果认定被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市场经济”国家,那么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就必须根据该产品在生产国的实际成本和价格来计算其正常价格;如果认定被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将引用与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即替代国)的成本数据来计算所谓的正常价值,并进而确定倾销幅度,而不使用出口国的原始数据。
中国全力拼争市场经济地位,主要是因为中国加入WTO的议定书第十五条将中国有条件地定义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且长达15年。非市场经济地位给中国带来三大负面影响。其一,它导致我国的出口企业在对外反倾销应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并成为我国企业败诉的主要原因。由于不把中国视作市场经济国家,无法计算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于是其他WTO成员采用第三国替代的方法。20世纪90年代,欧盟对中国的彩电反倾销,就是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计算成本。当时,新加坡劳动力成本高出中国20多倍,中国的产品自然被计算成倾销。其二,中国企业难以胜诉,客观上又进一步刺激某些WTO成员对我国的产品提起更多的反倾销申诉,同时打击了我国企业应诉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在中国方面的持续交涉和抗议下,相关国家对中国做出一些让步,但总体效果仍然不理想。其三,非市场经济地位否认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成果和现状,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7起反倾销案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产品,中国一直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的最大受害者。美国一直频繁地对中国挥舞反倾销大棒。如果中国被给予市场经济地位,其他国家在对中国的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就必须从中国产品在国内的实际成本和价格出发来计算其正常价格,而不是采用与中国经济毫不相关的第三国(替代国)的市场价格来计算。美国和欧盟等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利剑”,就会失去昔日的强大杀伤力。 过去20多年来,中国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争取国际贸易各国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将有利于中国外贸进出口的发展。(关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突显紧迫)
是什么使得“市场经济地位”这个概念对中国如此重要呢?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