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放下工作去倒蒜?
本报主笔 刘长杰
最近关于部分农产品涨价的消息,依然占据着公众的眼球,而且呈现出越来越强地冲击读者灵魂的趋势。
比如,最近网络上有两个词很火——“蒜你狠”和“豆你玩”,蒜是大蒜的蒜,豆是绿豆的豆;伴随“蒜你狠”和“豆你玩”的,还有三种传言:其一,大蒜的价格涨幅达到百倍;其二,大蒜价格上涨是因为产量大幅下降;其三,大蒜、绿豆似乎有接替住房和股票成为投资致富工具的趋势。再比如,大米、玉米、花椒、三七等农产品,在今年价格大幅上涨的背后,也疑有炒家的手段在其中。
伴随着农产品的价格高启,一种打着“为民请命”旗号的情绪也开始蔓延,有的媒体竟打出了这样的农产品涨价专题旗号——“谁知盘中餐,粒粒吃不起”。 这个专题的编者按写道:当年晋惠帝听说闹饥荒,问了声“何不食肉糜”,被人笑了一千多年。如今民众吃得起肉吃不起菜的感慨,却让人无奈。
事实果真如此吗?让我们看看另一种数字解读。
先说疯狂的大蒜。来自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的数据表明,5月26日,号称价格涨幅百倍的蒜价,每500克北京2.5元—3元,本溪超市7元,石家庄3元,承德5元,宜宾6元,盐城4元……而据不完全统计,以上几个城市在去年秋天以前大蒜的价格均维持在每500克2.5元左右。
这就是媒体报道的“疯狂”的大蒜!假如你在沈阳,假如你每周去一次菜市场,你就不会相信大蒜像黄金一样被囤积,像地产一样被炒作的虚假新闻报道。民间自古就有“蒜疯子,姜傻子”的谚语,说的就是蒜、姜这两种农产品价格多变且波动剧烈。因此,在今年春天气温持续偏低,大蒜越冬期长,蒜苗返青推迟,生长缓慢,直接导致成熟期推迟,单产减产的情况下,价格提前变化,不足为奇。
价格提前反应,这在农产品期货市场上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假如美国大旱,玉米期价就会上涨;假如巴西风调雨顺,大豆期价就会下跌。过去几年,玉米、大豆的价格总是涨跌互现,就是这种预期的正常反应。然而今年,玉米期货主力合约从2月初的1850元/吨上涨到本周1984元/吨的时候,就有人开始担忧,这实在是记者少见多怪之举。
再说大蒜产量的大幅下降。《新闻晚高峰》报道说,中国大蒜之乡——山东金乡的大蒜种植面积,今年约55万亩,比去年的45万亩还增加了10万亩左右。目前,金乡大蒜的价格在1.7元—1.8元。这表明,过去的一段时间,关于大蒜等农产品的很多报道,偏离了最起码的新闻事实,而其表现出的新闻意识,也充满了一种“为民请命,哀民生之多艰”的气味。比如上文中“谁知盘中餐,粒粒吃不起”,“民众吃得起肉吃不起菜”等等。试问该文作者,您看见谁“粒粒吃不起”了?前些天菜价是贵了点,那这些天呢,还是“吃得起肉吃不起菜”吗?为何大蒜或某些蔬菜的价格某些时候不可以贵过猪肉,俄罗斯的蔬菜价格经常比牛肉高,这有什么违背常理或令人不解的吗?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当有人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吃不起”的时候,我们却在所有的饭店都能看到“大吃和大喝过后,一桌剩菜和五谷”的镜像。事实上,我们不需要居高临下的同情,只需要客观事实的记述。
再看这句:“部分不良商贩无视官方一再警告,继续囤积居奇,炒高农产品价格,已令中国政府‘忍无可忍’”。事实上,这句新闻导语的下文不过是国家发改委近日召开全国物价局长会议,部署打击投机商哄抬物价的四大措施。哄抬物价本就违法,必须予以打击,但这与正常的农产品价格涨跌,应该严格区分,不可混为一谈。
我是农民的儿子,近四十年农家子弟的经历,让我惟独不敢相信农产品的价格能一飞冲天。我反而发现,在过去多年的农业生产中,农民错过的品种,恰恰是大幅涨价的品种,而农民囤积下来的东西,恰恰是价格跌到舍不得卖出去的赔钱货。我想说的是,农产品丰收过剩,自然价格跌;歉收不足,自然价格涨。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段时间以来大蒜价格如此之高,既是过去有一段时间蒜贱伤农的结果,又是新一轮大蒜种植面积和产能扩大的开始。
有专家说“贵蒜”或长期存在,也有人指出大蒜、绿豆能接替住房和股票成为投资致富的工具。如果你偏偏相信这些歪理,那就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倒倒蒜试试看。
***注:此为发表于20100528时代商报头版三经论坛评论的原文,发表时http://epaper.lnd.com.cn/html/sdsb/20100528/sdsb465695.html有删改。
你敢放下工作去倒蒜?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