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并快乐着


(《今传媒》20071月 刊封面文章)从山村放牛娃到大学社团领袖,从化学系学生到一流电视台知名记者、名牌栏目制片人,从中央电视台研究员、传媒研究学者到新媒体 集团CEO,再到如今创立典盛传播和环球活动网任总裁,欧阳国忠以他“奔跑的姿态离理想最近”的人生理念和“心动不如行动”的务实精神,生动诠释了“天空 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的美丽诗篇。

                       只有看清路才能走好路

     《今传媒》:为什么你平时那么繁忙还要坐下来著书立说?

      欧阳国忠:记得小时候,父亲常给我讲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功”。在现实中吃过诸多苦头之后,我才领会到其实这句极为普通的话里却蕴藏着很深刻的道理。

     试想,我们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赶到一个目的地,方向对了走一小步也是前进,方向错了,走得越快离目标越远。干任何事情,明确目标、把握方向至关重要。

     当然,方向感不会从天而降,自古有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没有经过炼丹炉的煎熬,齐天大圣不会突生一双能识别妖魔的“火眼 金睛”;如果没有耐得住寂寞的“厚积”,喷泉也就不会有“薄发”的状观场面。世间没有救世主,事业征程最好的拐杖是聪慧的大脑。也许是学理科出身的缘故, 对一件新鲜事物我总喜欢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去探究其运行的内在机理。我不太相信对一件事情,想都没有想清楚就能将其做得很漂亮。我也从心底里认同,人群之中 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真正的成功者应该是思想者与实干家的有机结合体。

     进行传媒方面的研究最初我是出于学习的需要。大学本科我学的是与传媒八杆子打不着的化学专业,出身的“隔山”之忧从一开始闯进这一领地就潜伏在我心底了。 在经历过几年最最忙碌的记者职业之后,突然有一天我顿感“知识危机”带来的锥心之痛,自然而生一种要加紧“充电”的强烈冲动。当时我想,人最可怕的还不是 体力透支,而是“知本”透支。年轻人最大的资本是即使累趴下了,一觉醒来照样是生龙活虎的“英雄好汉”。而知识的缺失就像光阴的流失一样没有什么灵丹妙药 来加以弥补。恰巧这时,电视台将我作为骨干送到北京广播学院进修,接下来开始让我管理栏目,让我去参加在全国举行的各种传媒论坛,让我去实地考察诸多优秀 传媒机构,让我去大胆尝试各种创意。

     促使我写书的第二点原因是,及时给大脑清零,以便轻装上阵。我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形,一段时间里,许多相同的困惑会不断浮现在脑海里,即使是想清楚了门道的 也一直缠绕不止。我想,就像是电脑一样,太多雷同信息也会挤占大脑“内存”,影响其运行速度。在产生下载思维的芯片之前,可以说写作是让思想落地生根的唯 一办法。

     在我参加工作的前几年时间里,我自认为还有一个较大 的收成,那就是攻下了MBA硕士学位。选择读MBA我是想跳出“庐山”,将媒体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来认清其运行的规律。毕业论文我锁定的也是“媒体危机管 理”这方面的内容。我的导师、湖南大学副校长陈收教授其治学之严谨、为人之谦逊将会使我收益终生。

     做学问是门苦差事。一个人从肚子里要倒出一瓶墨水,至少要喝进去十桶墨水。更何况治学仅凭努力还不行,还需要有相当的悟性和耐得住寂寞的超常定力。初尝的 跋涉之苦,使我对许多优秀的学者越发敬佩了。

     做人的道理,一个晚上就能讲完;而做人的艺术,需要一辈子的修炼。我所仰慕的那些大学者们,他们破雾前行的身影已为我们树立了做人的标杆。

           人要有梦但做梦要踏实

     《今传媒》:你怎样看待自己的梦想?

      欧阳国忠:我觉得一个人活者要有梦,但是做梦要踏实。人生是个不断产生梦想和实现梦想的递进过程。再往大点说,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梦想的发展史。

     我们在相互祝愿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心想事成”。把它拆分开来解读 “心想”在前“事成”在后。梦,让我们的思想有了自由翱翔的空间;梦的实现,便是一个行者短暂休憩驻足观景的温馨驿站。美梦成真是上苍给予一个人最大的赏 赐。

     我不敢想,如果一个人没有梦,他(她)如何能活出滋味;我更不敢想,如果一个人光不停地生产梦,而没有机会和能力去实现,由此滋生的痛苦会有多大。

     这些年的发展我自己的体会是有太多的没想到和想要做。

     读小学时,每天走在上学的路上心里就会想山外是什么,山外的山外又是什么,如果哪天能去探个究竟该多好,一念到这心情就会变得像蜜蜂遇到了花丛一样。没想 到,我会走出山窝窝,并在大学暑假,会像江湖游侠一样“千里走单骑”,一路领略祖国的锦绣河山。

     中学时代,我一想到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日子,就似乎看到了人间美丽的天堂一样。没想到,到了那一天我会作为一名记者亲赴香港和澳门见证这一伟大时刻。

     没想到,在大学里天天与化学实验打交道的我,后来会与创意产业结下不解之缘,并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创建了北京典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没想到,从我们这一代开始会用上手机、互联网、数字电视……

     没想到,我们会见证神州飞船上天、2008北京举办奥运会、2010世博会莅临上海……

     有太多太多的没想到正在我们眼前发生。因为历史的巨轮正以前所未有闻所未闻的速度在向前奔跑。

     这是个制造传奇故事的时代!当然也是个英雄倍出的时代!雷石东、默多克以及迪斯尼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等在极短的时间内缔造了一个又个传媒神话。在中国, 盛大网络陈天桥将“传奇”游戏在极短的时间内真正做成了国际水准的“传奇”故事,还有像网易丁磊、搜狐张朝阳、分众江南春、百度李彦宏、腾讯马化腾、阿里 巴巴马云等许多新生代也都在讲述着自己与这个时代的传奇故事。我们也在试图讲述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同时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即使一个人能活上百岁,也只是3万6千多天,这个数字我们要数的话很快就会数完。何况剔除掉成长和衰老这两个需要搀扶的岁月,以及 在路上堵车、等人、应酬、开会听废话说客套话、一日三餐、睡觉、吵架等等时间,我们正真用来做事的时间就更加少得可怜了。我们没有理由不争朝夕。

      于是,我想一定要在自己还具有行动能力的时候做好人生的加减法。

      人要善于每天给自己做加分,无论是做事业还是对待朋友。

      做事先做人。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而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人,与他人合作事情还没开始心中的小算盘早打欢了,或是今天帮朋友一个忙明天就想得到一个更大的回 报。如此急功近利的人注定只能成为孤独的舞者。

      而在事业征途中,立下一个目标,一年完不成,那就五年,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那就十五年,只要每天做加分,我相信总有一天能成。这便是累积效应。我觉得 一个人30岁以前的重心应在积累,厚积到一定程度人自然就会作出一种万有引力式的加速度发展。

     海博大因纳百川,人生加法还在于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人们照相总喜欢从四周杂乱的环境中去截取一块最美的景致作背景以悦视觉,我们为何不可从所碰见的人身上 去找优点以壮实力,而是以乐此不疲地在鸡蛋里挑骨头为快事。欣赏他人的结果是被他人欣赏。

     人生除了要善于做加法外,还要善于做减法。加减两者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各有各的价值。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有所不为才会有所为。创业初期能供我们选择的路子很窄,而形成强烈反比的是此阶段我们精力超人想法特多,一般情况是我们追着事情 跑,哪怕是抓到一个机会的尾巴我们都会拼命上。等做到一定程度事情就会反向过来追着我们跑了,各种诱惑也会相应增加,而照亮生命旅程的蜡烛却已在不觉中燃 烧大半,这时就应该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多做减分了。舍得舍得,只有先“舍”才会有“得”。我们会逐渐明白余生只能专心专意做好一项事业。

     哪到底人在做减法时该做怎样的选择呢?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要做他喜欢同时也是他最擅长做的事情。只有将职业与爱好结合起来,人的潜能才会被充分挖掘而释放出来。创业初期出于生计即使一步不能到 位, 执着的梦想却不能丢。遗憾的是许多人都是在混沌之中了却此生的,到告别世界的那一天他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把自己想做和擅长做的事情结合起来, 一切暂时的劳顿与酸楚都会变得非常暂时,昔日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以及一切曾经的磨难与忧愁都会变成美好回忆的主角或经典素材。

     与什么样的人同行,决定我们能走多远。选择好一起合作的创业团队无疑也至关重要,万事皆因人而兴或衰。有的人不需多说一句话,有的人却值得一辈子贴心交流 携手共进。

     选择对了,也想好了,那就立即行动吧。无须迟疑,无须担忧。也许你一千种假设在真正实施时一个都不会碰上。

     人生经不起假设,同样人生也经不起观望与等待。我们大可不必非得要等到自己的功夫修炼到天下无敌了才去行走江湖,也完全没必要等自己的作品能夺诺贝尔奖了 才好意思拿出来发表与人共享。饭得一口口吃,事得一件件做。有想法大胆表达出来别人才会知道,事情做出来才是真的。思想只有在不断表达中才会逐渐成熟,事 业也只有在不断探寻中才会日趋逼近目标。所以我从来不羞于表达自己许多还不成熟的想法。

     敢想敢为能将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灿烂夺目。

     有“为”才有“味”。哪又如何“为”呢?可将人生比作一场考试,只有认真做好每道题,才能赢得高分。我们千万不要在做题的时候精神放羊,而把希望寄托在做 完题目后的检查环节上,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心理游戏。因为一方面题目做错后在惯性思维下很难察觉出,更何况不会有多少时间留下来让我们回头去检查。所以我 认为立足现实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是最为真切的职业理想!

     总之,想到,做到,最后才有可能得到。不停追梦的人,才有可能梦想成真。

  人生充满选择贵在坚守 

     《今传媒》:你如何看待你每次的选择和所选择的事业?

      欧阳国忠:人生充满选择。但是一路走来,真正供人选择的好机会却并不多见。更何况时间不等人,岁月催人老。如果将七十载人生路比喻成一个苹果,我已经将其 最可口的那一半稀里糊涂就吃掉了。

      我非常庆幸自己的选择——投身于充满挑战,同时也孕育着无限希望的传媒业。

      我国媒体正处于大转折时期。大转折,意味着大变化、大挑战,也意味着大机遇。有过漂流经验的人就知道,往往在急流之处人获得的刺激和快乐最多。一朵浪花能 把冲浪者抛向波峰,也能将其拉入波谷,关键是看他能否把握住波浪上升的势头。一个人如果他所处的行业正在腾飞,那么他成功的机率注定要比处在平稳期或下降 期的行业大许多。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全能冠军,也没有所有风光都能占尽的大好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我想,自己这辈子注定是要在传媒创意产业扎根了,用心经营好脚下这一 亩三分地,这就是我自认为的一种成功。

     “资本的时代已过去,创意时代在来临;谁占领了创意的制高点谁就能控制全球!主宰21世纪商业命脉的将是创意!创意!创意!除了创意还是创意!”未来学家 托夫勒这样预言。其实,日本人早说过“独创力关系到国家兴亡”,韩国人也讲过“资源有限,创意无限”,新加坡早把“下一个繁荣”寄托于创意产业,英国国会 在1998年就提出“人民的想象力是国家的最大资源”……当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产值的时候,中国的创意产业却还刚刚起步。而另一组令世人 眼前一亮的数据是,中国人口占世界1/5的迷人市场和中国人在境外人均购物达987美元(2005年统计)的超强消费力。

     创意改变生活,创意改变品质,创意改变世界。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采取扶持政策,不到十年,就形成了强劲的“韩流”。美国的文化出口更是席卷全球。目前我国 政府正对创意经济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并对设计、网络、游戏、艺术、文化、品牌等领域做了规划,把它定义为中国的“创意产业”。“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话 音还未落,如今又有人高呼“文化将成为经济的驱动力”。

      也许有人会抱怨,在中国发展创意产业的条件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我想正因为制度安排上还有诸多的不如意,市场游戏有这样那样的不规则,才有需要我们 去改变的价值需求和发展机遇。想象空间决定发展空间,创意产业最迷人之处便是可以实现非常规非线性跳跃式的发展。2005年底,专注于创意产业的典盛传播 应运而生,并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开始尝试着讲述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格局中,对于公司这样一个经济生命体而言,思路决定出路,蹲位决定地位,布局决定结局。典盛传播标识的构成元素是: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在 “玩”转地球,整个看起来又像一个象征中国文化的中国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就是八卦太极的绝妙之处。正如典盛传播标识所诠释的那样, 他将立足中国交流国际,立足现实追求长远。

      拼抢机会就像百米赛跑,靠的爆发力和速度。成者王,败者寇。许多机会很多人都能想到,谁跑在前面,谁就是胜出者,谁就能成为屈指可数的行业英雄。典盛传 播,传播典盛。典盛传播的近期目标是依托大型活动和环球活动网,在一年时间里塑造出一个有分量和号召力的品 牌,三到五年时间实现大的飞跃,概括成一句话讲便是“起步2006,奔跑2007,腾飞2008,扩张2009”。

      发展企业则如同马拉松赛跑,靠的是耐力和韧性。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笑到最后才是真英雄。典盛传播将在追求“专注、专业”的基础上,不断通过创意整合资 源,始终保持奔跑的思考者姿态,坚持与客户同心,与科技共舞,与时代同步。

      有德才能得,人立则事达。即所谓“小成靠智,大成靠德”。典盛人一定是要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典盛传播的远景目标就是做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百年文化企 业。典盛信奉“合作是一种相互给予”,典盛推行的是“坦诚是减低沟通成本的最佳方式”和“让客户受益的同时自己也受益”的做事原则,典盛追求的是“奔跑的 姿态离理想最近”的精神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