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政治化”,这个任务咋落实?


校园安全“政治化”,这个任务咋落实?

全国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3日上午召开,周永康讲话强调,各地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校园安全,把维护学校、幼儿园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孩子们学习成长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要组织干部深入街道社区、家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加强教育疏导,防止因矛盾积累激化酿成极端事件。 (人民网201053)

学校安全无小事,学生生命重于泰山。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像如今这般兴师动众地把校园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的阵势,笔者的确还是第一次看到。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政治任务”的问题,才有了“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深入抓”与“干部深入街道社区、家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的效果。

笔者是多次强调“单凭教育的力量是不可能解决教育方面的一切问题的”;笔者也曾认为“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原本就是一个宏大的主题、是必须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来来认识的。然而事实当中一旦学生出了什么安全问题,却往往是教育行政部门追究校长的责任,校长追究老师的责任。于是,为学生安全的问题,教育界人士变得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甚至宁肯舍去正常的教学活动也要把学生关在保险箱当中。

按道理说,学校作为一个公共场合,自然不可避免意外发生。而学校作为承担教书育人职责的机构,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更是其义不容辞。然而近期连续发生的校园惨案又说明了一些什么呢?试想,设若没有一个和谐、民主、公平、相对融洽的社会环境做支撑,没有全社会、全方位的精诚协作与共同努力,学校再怎么防范,教师再怎么勇武,又能获得多大的功效?

学校成为安全防范的主力,无论如何都是防而难治的。且不说学校雇佣的安保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教师缺乏应对能力,单是权限的限制与装备欠缺就很难应对来自于社会的暴力。那些“报复社会”者之所以会把目光聚焦到校园,难道不正是因为小学生、幼儿身单力薄基本没有反抗能力,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相对薄弱、教师比较懦弱的原因所造成的吗?

坚决防止校园恶性案件再次发生,是必须把校园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的。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以往那种一阵风治理的习惯,才能引起各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才能加大对维护校园安全的经费投入、人员配置、装备配备,才能使警方与教育部门联手,共同打造出中国版的和谐校园

其实,教育很受伤害原本就是社会的问题。设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拥有一种慈悲善良的胸怀、处处都散播着一种文明与道德的气息,还会有类似“南平惨案” 的悲剧发生吗?设若那些心智扭曲、自尊心被严重践踏、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和表达“隐性疯狂者”能够及时被关注被疏导,教育还会承受如此惨烈的重负吗?——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好环境,就必须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才是把校园安全工作上升到“重大政治任务”的真正要义!

周永康强调,社会安全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最让人牵挂揪心的是孩子安全。——孩子需要国家的呵护,孩子的安全怎么强调和重视都不过分。我想,只有永久地把校园建成一个学生安全、家长放心、教师安心教学的地方,或许这个“重大政治任务”才算是真正落到实处了!

(李吉明201054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