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美国的学生绕不开美国的宗教教育的影响。美国每个社区都有教堂,宗教活动是美国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星期天都去教堂做祷告。美国教会要比其他西方国家兴旺得多。
一些高校也有华人组织的宗教团体。初到美国的中国学生需要一种归属感,而这一团体为中国学生提供聚会交流的场所,顺便提供免费饭食。在为你提供了物质食粮之后,同时也让你得到精神食粮,听它宣扬自己的世界观和“真理”观。
本人不信基督,听了他们的传道也很难改变我根深蒂固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但是,到了美国,遇到随处可见的宗教教育,人们就不得不思考信仰问题。
我把他们宣扬的基督教用语“天堂”“地狱”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相类比,不知是否恰当? 共产党人其实也有自己心中的“天堂”,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具有奴役性的不平等的社会大概被共产党人视为人间“地狱”,所以他们为了自己的天堂而不懈奋斗,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知我们把那些为心中的美好社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共产党人(如李大钊等)视为共产党人的“耶稣”是否合适,他们为了后来的人们能过上美好生活而受难,如同耶稣之被钉上十字架。基督教把为人类献身者集于一人一神,共产党人中为新中国的成立而牺牲者则为众多凡人。聚焦于一神似乎比分散于众多人更有感召力。有人说共产党人的天堂太渺茫,那我们不仅要问,难道基督教中的天堂就存在。无非是人们需要一种信仰、理想和憧憬而已。
不过对于不去探究深刻哲理的普通大众来说,基督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利用人有原罪的说教,利用天堂、地狱的区别,使一些人遵守道德,对社会的安宁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共产党人也提倡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道德,但这种道德是基于人性、美好社会所需的道德,而不是靠天堂地狱来吓唬人,而是向众人讲明事理,说这些道德是人与人相处、是和谐社会所必需,违背了就要受到人们的谴责乃至法律的制裁,但是它有时的确不如靠下地狱的话语来得有效。没有了那种死后的恐惧,也使得某些操行易变的人们善心难以持久,使一些富人为富不仁,缺乏慈善和捐赠心肠;使一些官员一旦变坏时有恃无恐。这部分人给社会树立了反面的榜样,也就使一些后辈开始怀疑共产党人的信仰。但我相信,上世纪为这种信仰而牺牲的人们的确是带着对美好社会的向往而走向刑场的,如同耶稣之走向十字架。你不信仰耶稣令耶稣寒心,你不相信共产主义社会、不为之而努力也会让死去的先烈寒心。可正是有一些口是心非者,谋尽社会的好处而不尽道义,才影响到后辈们的信仰。
本人周末偶尔也去教堂,我把它作为考察美国文化、了解美国社会的一部分。
在我看来,美国的教堂不仅仅是宗教教育,同时也是美国社会进行社区教育的重要形式,它具有宣道、促进人际交流、心理感化等功能。
美国的教堂随处可见,教堂运作的资金来自捐款。教堂的活动主要围绕《圣经》里的故事和内容。有的教堂每周一个主题,涉及家庭、社会伦理各个层面。久而久之,《圣经》的理念和价值观就是这样在美国人心中潜默移化,扎下根。教堂设有育婴室、儿童室、青年活动中心,儿童有自愿者和义工专门照看,成人可以放心的去听课和传道。有的教堂在唱圣歌中间还请专门的乐队来演奏和演唱。
周末市民去礼拜,邻座间彼此相互问好,听听邻里谈谈发生的事情。教堂也有其它形式的活动,也请专家举办某种形式的讲座。例如地球日前后,相关聚会探讨的话题中,也涉及自然环境。我先后两次在不同的场合听到教堂讲环境问题,一次是美国人聚会的教堂,一位专家谈到土壤的退化;一次在中国人聚会的教堂,一位从中国来的美国教授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中国的环境污染以及乡下居住环境的脏乱。当然,最后免不了要说,上帝创造了自然界,它就要求我们爱惜它。
考察美国教堂,体验到了美国社区教育的重要方式。我想,中国在宣扬和继承自己传统文化方面,是不是可以借鉴美国宗教教育的方式。人家到处有教堂,便于市民礼拜。对这种教育方式我们可以有所扬弃,譬如它的某些教育形式,某些有关伦理的内容。我们是否在经济发展后,除了在海外大力开办孔子学院外,国内也要重视对国民自身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可以在各个社区建立类似的活动中心,每周末为市民提供聚会、交谈、围绕讲座讨论等方式,使人们找到精神的寄托……。
当然一些社区也有类似的中心,但还缺乏像西方教堂一样的心灵感召力。
这需要国人仔细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