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小企业的员工一方面大肆吹水老板的恶性,一方面积极争取成为老板。造成了打工十年一场空的悲剧论调和企业不仁的社会假象。更有甚者,开始鼓吹慈善事业回归到企业本身。(国外媒体评论,中国的慈善事业走入正轨—这是正面的宣传)。
企业不仁在哪里?企业为谁提供了就业机会?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这句话最能打动打工者,打工者最认同的就是这句话,老板也只有这句话最能制服不老实的员工。提高一个层面就知道企业应该不仁。只有那些已经成名的企业才能正大光明的实行不仁,叫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如果企业被说成是不仁,那是因为企业还不够强大。例如一:东莞某个员工因为老板对他很好,自己却混不下去了,反而想杀了老板;例如二:幼小的李嘉诚当初和母亲一起投奔香港的舅舅,舅舅不给他工作,他自己只有去提茶壶倒水的工作,可以说舅舅不仁,后来李嘉诚成就了华人首富。连李嘉诚的舅舅都不仁,老板和你有没有亲戚关系,凭什么对你仁慈?
企业的不仁是一种大道。这种大道在于企业给员工提供的空间如何,也就是企业能否给员工提供更高、更广阔的发挥天地,而不是靠制度规范发展,而是应该给员工提供发挥的更大平台。
这其实也是关系企业命运的关键。现实中,如果你用规章制度来限制职工,你会发现制度越制定越细腻,最后细到你当政者都不敢相信这么严格。这种制度体制,早晚就会成为企业瓦解的罪魁祸首。反之,企业如果指定更高一点的目标,让企业和自己的员工一起往前冲,为企业和员工的发展提供后勤保障和支持,企业将势如破竹向前进。
企业不仁就是企业要狠下心,为员工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为员工的错误做最大限度的包容,为员工的日常生活提供尽可能好的福利待遇,以解后顾之忧,如果员工发展了,就是企业发展了。记得万石曾经说过:自己的当初最大的想法就是能为一批年轻提供发展的平台。如今,他做到了,他也成功了。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员工队伍,相信他们犯错误的也很多,而万科的成功也许就在此。
【版权所有:任何抄袭、转载、摘编都属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