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宝瑞:碣石古十景中的“水岩春晓”今貌


  

碣石古十景中的“水岩春晓”今貌

 

董宝瑞

 

今天是农历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但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才为夏季开始,就我国而言,“立夏”前后,只有福州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暮春季节。

今年,碣石山下的昌黎地区,春天来得晚了不少时日,时至立夏,尚无以谈得上告别春天。然而,春日未去,夏日的“雨季”似乎提前到来。昨天的傍晚和夜间,下有两场雷阵雨,今天早晨又开始降雨不停。

今天,转贴马霑前几天到坐落在昌黎县城北碣石山主峰仙台顶南麓宝峰台上的千年古刹水岩寺一带拍摄的组照《水岩春晓》。

位于昌黎县城北偏西4.3公里处的宝峰台上的水岩寺,又名宝峰寺。其北依碣石山的主峰仙台顶;东有一座海拔241米的山峰,挺拔峭秀,怪岩耸立,酷似香炉,名香山;西连一道通往仙台顶西部峭壁的坡岭,坡岭以顶部山势如冠,名纱帽山。宝峰台与香山之间有一道源自仙台顶东部绝壁高处的龙潭洞的涧流潺潺穿过,其地可谓山环水抱,景色异常幽雅、清秀。

以依水傍岩得名的水岩寺,为碣石山中的千年古刹,寺中的断碑残碣曾有“唐贞观元年重修”字样,其始建年代可追溯到唐朝以前的隋朝和南北朝时期。原有的水岩寺筑在宝峰台的石砌坝台之上,有石阶通往山门。中院建有大殿,两柱辽代石幢就立于殿前阶栏之内;其后有一古井,井水甘甜清爽,井右有石阶通往又一级平台,其上曾筑有千佛殿,千佛殿内所塑的十八罗汉佛像,个个金光灼灼,其衣褶不爽分,面目不爽毫,眉目不爽忽,颇有鬼斧神工之概。西跨院为清朝后期设立的香山书院,书院前建有山神庙。东跨院较大,有正殿五间,内祀一尊笑颜可掬的大肚弥勒佛铜像;其南建有供香客休憩的五间客厅,中有东、西配房各三间,为僧侣的住室;客厅前筑有一个亭台,名“得月亭”,立足其上可尽览碣石门内外的秀丽风光。新中国成立后,水岩寺被列为昌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955年由县政府拨款进行了补修;补修后的水岩寺一直保存完好,但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受到了严重毁坏,地面建筑最终不得不拆除。到20世纪90年代之初,水岩寺上移至千佛殿遗址一带复建,再度修筑的水岩寺占地更加宽广,主要建筑充分体现了盛唐时代的建筑风格,异常宏伟、壮观。20026月,水岩寺被列为河北省佛教协会管理的寺院,重新成为佛门净地。近六七年来,水岩寺实施了大规模的重修和扩建工程。重新修建的大雄宝殿古朴、壮丽,气势非凡;新增建的藏经楼亦恢弘、秀美。寺院的规模扩大有两三倍,增加了不少相应建筑。如今,水岩寺的重修和扩建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完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仙台顶前的青山秀水之间。

水岩寺一带峰峦环绕,景色秀美,每到春暖花开时节,桃杏如火,樱花似雪,梨枝银白,各种野花开得五彩缤纷,伴着淙淙泉水,游览古寺,畅话春意,颇令人赏心悦目,历来为昌黎的游春胜地,在古碣石十景中名“水岩春晓”。古人曾有诗赞“水岩春晓”之景云:“晓日瞳瞳雨乍晴,山光悦性鸟争鸣。春风吹放花千树,惹得游人尽出城。”如今,水岩寺重修一新,其地的春景更加绚丽多姿,异彩纷呈。

 

201055晨于碣阳书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摄影:马 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