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再融资来势凶猛


    近期股市产生大幅度的下跌,占据股指较大权重的银行股显然“功不可没”。从4月下旬开始,银行类股票平均跌幅达10%,对于股指的下行拖累不小。

    与银行类股票不断下跌形成鲜明反差的是,14家上市银行今年一季度业绩的增长。据统计,14家上市银行一季度累计实现1422.75亿元净利润,而四大行工行、建行、中行、交行实现1135.4亿元,占79.8%。其中,工行、建行、中行、交行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8.19%、33.93%、41.42%、31.53%。从数据可以看出,相对而言,除了工行增长幅度稍小之外,其他三家银行均超过了30%。

    显然,去年的巨量放贷,是今年一季度各上市银行业绩大幅增长的基础。但也正是由于放贷过度,导致了上市银行普遍需要补充资本金。而在这14家上市银行的2009年度报告或今年一季报中,披露了关于再融资的事项,14家银行将通过A股市场、H股市场、债券市场、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向母公司定向增发等不同方式筹集大约5041亿元。高达5000亿元的再融资,不是一个小数字。2009年度,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规模也不过5125亿元,去年IPO重启之后,新股发行融资规模为2022亿元,14家银行再融资金额超过去年新股IPO的1.5倍。

    俗话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这14家上市公司一“出手”(披露再融资事项),我们便知道其是否“不差钱”。事实表明,“差钱”已成其最基本的“常态”。从另一个侧面看,超过5000亿元的再融资金额,也表明银行股的再融资来势凶猛。

    其实,在几大银行发行新股时,其新股融资金额也曾频频让市场“瞩目”,中行的新股发行以及较高的挂牌价格,曾引发当时市场的一波下跌行情,而中行A股新股融资金额不过200亿元。到了工行时,工行的新股融资则高达466亿元,但工行因为开盘价较低,加上市场氛围转好,股指由此开始了冲击6000点高峰的征程。

    目前,关于农行上市的消息不绝于耳。经过股份制改造后的农行,今年下半年在A股融资上市似乎已是板上钉钉。而根据媒体的报道称,农行融资金额可能高达1700亿元。如果农行真的融资1700亿元,即使是以“A+H”的方式完成,同样堪称全球资本市场融资的大手笔。

    A股市场早就成为诸多上市公司的“大后方”,对于银行类股票同样如此。只要出现“差钱”的状况,就将手伸到市场中。而去年的天量放贷,最终仍然还是由市场来“买单”。

    改变上市公司“重筹资、轻回报”已被提了多年,虽然回报上因为有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而出现好转,但“重筹资”的弊端却没有得到丝毫的改观。这也就决定了,A股市场的定位仍然还是为上市公司的融资与再融资服务的。因此,银行股再融资来势凶猛,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发挥,应该是有序、有节制地进行,应该给予其休养生息的时间,而不能竭泽而渔。只以融资为第一要务,折射出监管层的监管思路从市场诞生开始就没有改变过。而上市公司动辄的巨额再融资现象,虽然常常遭遇诟病,但仍然能够频频得以成行,说明A股市场再融资的门槛其实还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