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汝为 话说“蔫坏损”


                                          话说“蔫坏损”
                                              谭汝为


     1.释“蔫”


    “蔫”的本义是指花木、水果、蔬菜等因失去所含的水分而萎缩。例如“忘了浇水,花儿蔫了”;“这么好的苹果搁蔫了”“上午买的韭菜,到了晚上全蔫了”。“蔫”也指精神不振,例如:“小孩子一打蔫儿,就是得病了。”“蔫”更多的,是指内向性格的人。这种人是慢性子,蔫了嘎叽的,不爱说话,办事不爽快。天津人爱开玩笑,爱起外号,管那些慢性子、不合群的人叫“蔫蛆”。一位天津麻利大姐,就管自己的丈夫叫“死蔫蛆”——“别看他三脚踹不出一个屁,两锥子扎不出一滴血,但蔫主意可正着哪!”表面上蔫蔫嘎嘎地,可是“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数。”要是拍电视剧,找扮演慢性子老蔫儿的演员,黄宏和郭冬临都干不了这活儿,就得请杨少华或赵本山出演。这就叫当行本色!
     “蔫”还表示无声无息的意思。例如,天津人把做事不声张,蔫吧唧地暗使劲儿,叫“蔫拱”。对基层领导的做法有意见,不声不响地向上边反映,天津人叫“蔫捅”。一到开大会之前,就“凉锅贴饼子——溜了”,天津人叫“蔫溜儿”。就是不辞而别的意思。天津俗语:“蔫萝卜辣死人!”天津人性情豪爽,喜欢“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常听天津人说:“有嘛话,你就直说,别跟我玩蔫的!”这个“蔫”,就是玩阴的,不声不响,暗中进行。


     2.释“坏”


     何谓“坏”?论域过宽,仅将其缩小于学界——例如,我们天津学界就曾有这么个人,擅长把小妾邀宠、宫闱争斗、姑嫂勃谿那套旧时娘们儿伎俩用在学术界——挑拨是非,制造摩擦;编造谣言,无事生非;排挤打压,借刀杀人;关键时鼓棒槌,节骨眼小报告;不把别人好事给搅黄了,势不罢休;千方百计拆台,挖空心思搅乎;恨不得把本系统本专业本部门所有学者都分期分批贬压下去,好把本系统本专业本部门所有的便宜、全部美事,都被他一人独占——但上述所有坏事,都是他笑呵呵蔫巴溜儿地干的。但捣鬼有术,有效,但毕竟也有限,三年五载看不出来;十年八载,时间一长,曾被他利用、挑拨、愚弄的师友们一旦敞开心扉,碰头交心——恍然大悟,原来这么多坏事,都是这小子干的!最后结局:凉锅贴饼子——蔫溜,不知跑到哪儿连赚钱带搅乎去了……


     3.释“损” 


    “损”,指损害,如损人利己,有益无损等。在天津方言里,“损”就指说刻薄的话,办恶毒的事。凡是说损话、办损事的,天津人评价,一说“缺德”,二说“不够”。所谓“大德祥改祥记——缺了大德了”,就是说这种人寡廉鲜耻,好话说尽,坏事干绝。所谓“给这小子两字——不够”,就是说此人的人品在道德水准之下。旧时天津卫一些大家族都有堂号,如“积德堂”“立德堂”之类。天津人就痛斥那种道德沦丧的人说:“你们家是开损德堂的 !”对这种人,天津人说话幽默兼含蓄——“东南一指,玩儿去!”


     4.释“蔫损”


     天津人说某人“蔫损”,这个“蔫”就是在干坏事时,不是明目张胆的,而是玩阴的,不声不响,暗中进行。天津方言“蔫坏”“蔫土匪”都是这个意思。马三立相声塑造了典型形象,自称“马善人”——“我脖子上有个臭虫,伸手捉住了,怎么办?”“捻死。”“我是善人,不杀生。”“那您怎么办?”“找个胖子——把他放在胖子的衣服领子里。”“您可是够损的!”——您看:这就是“蔫损”。


     5 释“蔫坏损”


     上文所析的“蔫损”,就是蔫得溜儿地、不动声色地损害人。有时,天津人还在“蔫损”中间加上一个字:“蔫坏损”。《红楼梦》中贾琏的小厮兴儿,在向尤二姐介绍王熙凤时,有一段精彩的评述:“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边笑着,下边使跘子;明是一团火,暗里一把刀——她都占全了!”——这就是“蔫坏损”。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