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狗狗阿福感冒了,请来的“医生”说,只要给隔壁的王大爷打一针什么药,阿福的病准好。……
听了这样的故事,您会怎么看?是不是觉得,我应该立刻把那位神叨叨的“神医”赶走?可是,如果有位“神医”用同样的手法处理房地产市场,您能赶走他么?
话就要说到“民生问题”了。民生问题中,除了就业问题外,再重要的就是住房问题了。房价越来越高,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他是买不起房的了。于是,就有人跳出来“调控”,说是只要把房价打压下来,就能让所有人买得起房,就能解决民生问题。这看上去很流畅的逻辑,其实中间出了很大的岔子。
出了什么岔子?要让所有买不起房的人买得起房(或住得起房),那是民生问题,是要多建保障房的事情,那是政府的事;而您所说的房价,那是商品房,是房地产市场的事情,那是与房地产商有关的事。这两件事被扯到一起,当然是出岔子了,相当于小沈阳穿那苏格兰裙裤,把两条腿穿一裤筒里了。
房地产商是做生意的,他买了地建了房,要建什么房,卖给谁,卖什么价,卖了后是赚是赔,那都是他们自己的事。市场经济么,意志自由,权利平等,这没什么可说的。但是有一天,有人告诉他,说政府那边有点事,要你帮帮忙,帮政府安置一些廉租房和平价房。这个地产商如果赚多了,象王石、潘石屹那样,想回报社会了,拿出一点企业利润出来,搞些平价房,建些廉租房,是没什么不可以的,但是要求所有的开发商把房价降下来,都搞成平价房、廉租房,这怎么可能呢?政府出让的地价天天在涨,征地拆迁的成本天天在涨,钢筋水泥天天在涨,建筑标准年年更新,开发商们就算不想赚钱,也不一定做得到降价。更何况,人家市场经济,人家做生意的,凭什么要做本来属于政府该做的事情?
政府是要解决民生事业的,因为他拿了纳税人的钱,就要解决纳税人的社会保障问题。所以,保障性住宅必须保持一定的建设规模,让更多的中低收入人群有房住;同时,还要制订并严格执行保障性住房的供应规则,以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工作近年来是比较积极的,但供应规模上还是有限的,执行上还是有不少问题的,所以民生问题依然是比较突出的。
既然民生问题依然比较突出,那就要下大力气去增大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下大力气解决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下大力气做好宣传工作,让公众理解政府目前面对的困难。但这方面的工作好象看上去做得不是很多,倒是用了一些转移视线的手法,让公众以为之所以民生问题如此突出,是因为房价太高了,只要把房价打压下来了,人人都有保障房住了……要是房价实在是打压不下来呢?那就是这些地产商太可恶,与中央对抗,与人民为敌,使我们的民生事业遭受挫折!对于这样的做法,我还是觉得很象前面所说的那位给我家狗狗看病的“神医”。如果这样的“地产新政”行得通,那么我也有理由相信那位“神医”必能治好我家狗狗的感冒。
神医治狗病也罢,地产新政也罢,都旨不在治病,而是转移矛盾。无非想让人以为,羊毛出在牛身上,你没有羊毛,不要向羊要,去向牛要去。问题是,矛盾转移有时候会引发更大的矛盾。如果因为错误的调控而导致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滞涨,滞涨与通胀并行,本来良性的通胀也变成恶性通胀了,这有可能把中国的20年发展机遇期给白瞎了,有可能人为造成经济危机,到时,房价会涨得更疯。玩笑开得太大了,就会引起地震。
(就在我写这篇博文的时候,任志强在大连作报告,被一房奴扔了两只皮鞋。任志强继续作报告,并说“看来我也可以享受总统待遇”。是的,作为地产商,他这两只鞋是替总理挨的;而那位房奴呢,他真的以为他买不起房是任志强们害的)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