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大学生创业新路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重大紧迫全新的课题,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统筹谋划,努力在大学生创业科学规划、政策激励和配套服务上探索一条中国特色新路。

  

   超前科学规划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普遍的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创业素质和能力的新型办学模式;要把就业与创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选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始终把就业创业教育贯穿于教学管理全过程。 

  ——把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要以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创建为契机,借鉴国内外经验,以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程为重点,把培养在校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要把创业教育纳入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评估体系,建立规范的评价标准;要创建创业教育示范校,定期开展创业教育示范校评估工作,总结推广经验,发挥示范效应。 

  ——要开展普遍的创业教育。加强对在校生创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培训,提高在校生创业能力,形成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要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的全过程,指导的对象也应由毕业生扩大到全部学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任务和个人专长,进行职业生涯辅导;要系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

 

    重塑激励政策

 

  ——要把在校生纳入全民创业主体。要将现行全民创业政策适用对象扩大到在校学生范围;凡以自主创业方式实现创业的在校大中专生从事初始型创业活动的均享受毕业生同等优惠扶持政策;专门设立全省大学生创业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大学生创业。

  ——建立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要创建“大学生创业园”;各类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要开辟大学生创业场所和在校大中专生初次创业基地;各类大学都要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逐步构建多层次创业培训和孵化体系,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创业载体,构建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的创业平台;适度开放校内市场,鼓励大学生在校园从事餐饮、生活日用品、培训、书刊销售、物业等项目创业;要鼓励大学生挖掘潜在校园市场,经营具有文化品位和科技含量的消费市场;高校要对其给予政策扶持、指导服务,鼓励大学生在校园进行创业实践和锻炼;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科技园、软件园和创业园,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使之成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将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扩大到大中专在校生等所有初始创业扶持对象;应当容许在校生自主创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办理房产抵押手续时,免予评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各种管理费、服务费和证照费一律免收;要设立大学生创业以奖代补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激励学校及在校生创业的积极性;地方政府的再就业、科技、中小企业等各项优惠政策要惠及大学生;增加政府对大学创业培训的投入,鼓励大学加强在校生创业技能培训。

 

  完善配套服务

 

  ——加强大学生创业工作的领导。要把大学生创业纳入全民创业工作领导组织体系、全民创业政策统筹制定、全民创业同步检查考核、全民创业各项工作责任主体、全民创业长远规划和年度工作方案,统筹部署,同步实施;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认真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大中专院校在校生创业工作。

  ——提升大学创业服务功能。通过组织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商业计划大赛、广告和营销策划大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新和创业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锻炼团队的协作能力,启发创新的思维和灵感;通过开展创业论坛、经验交流、典型事迹报告、课题研究、模拟实践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促进大学生创业群体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建立创新创业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通过开展创业政策解读、创业技能培训、市场前景调查、创业项目研究等活动,使大学生尽快掌握创业技能,超前做好创业准备;依托各类创业基地,开展多层次大学生创业项目对接活动,支持有创业意愿和潜力的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提供服务平台。

  ——强化大学生创业舆论宣传。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校园网、校园广播等媒介形式,积极营造大学生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和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舆论氛围;对大学生创业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大力宣传大学生创业成功典型事例,真正形成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社会支持大学生创业、大学生积极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要把大学生自主创业典型案例纳入创业教育、指导培训和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使其发挥更大的宣传教育效能,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