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着漂亮的紫色长袍,高贵地坐在椅子上。他有一副饱满的面容,年轻而快活,面带微笑,露出漂亮的牙齿。他身体健壮,声音低沉有力又清晰明快。这是一次风趣幽默的精彩演讲,出自一个男人和高贵种族之口,非常法国化,但更有中国味。在微笑和客气的外表下,我感到他内心的轻蔑,他自知高我们一等,把法国公众视作小孩,……听众情绪热烈,喝下全部迷魂汤,疯狂鼓掌。”这段话选自享誉世界的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1889年2月18日写的日记,日记中的这位中国人名叫陈季同,正应邀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作演讲。罗曼·罗兰当时是高师学生,参加了这次演讲会,为我们留下了这段难得的记录。
陈季同是晚期人杰,其婚姻与感情生活颇为传奇,他的法国妻子曾为他的英国情人而醋海兴波,差点决斗。
陈季同的作品《黄衫客传奇》法文版书影
陈季同的作品《吾国》
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欧洲,陈季同是最有影响的中国人之一。在清末文人中,没有人比陈季同在西方更出名。他用法文写的书在法国多次再版(有的再版十余次),被译成英、德、意、西、丹麦等多种文字,在欧洲产生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频繁出入欧洲外交界和文化界的沙龙,应邀作各种讲演,与德、法上层社会多所交游。陈季同在欧洲的出色表现,写下了晚清中西文化关系史的重要一页。他还是1891年4月法国《画刊》杂志封面人物,此杂志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据《福建通志·列传·陈季同传》记载,“西人梯航之来中国者,莫不交口称季同”。
陈季同(1852-1907),字敬如,号三乘槎客,福建侯官人。1867年考入洋务派官员左宗棠、沈葆桢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前学堂”学习“造船专业”。前学堂又名法文学堂,教师多为法国人。他学习用功,资质亦佳,所以“历经甄别,皆冠其曹”。1875年年初,船政第一届学生毕业。陈季同与魏瀚、刘步蟾、林泰曾等人,以"在学堂多年,西学最优",被船政局录用。同年3月,随法人日意格赴欧洲采购机器,游历英、法、德、奥四国,一年后回国。
1877年3月30日,福建船政局选派35名学生,从福州启程赴欧洲学习,这是清政府首次派遣赴欧留学生。在这些青年中,有后来大名鼎鼎的严复、马建忠、刘步蟾、林泰曾、邓世昌、萨镇冰等人。而陈季同在这次赴欧时的身份,已提升为文案,远较这批留学生高出许多。到法国后,陈季同进入法国政治学堂及法律学堂,学习公法律例。
1878年,陈季同充当清政府驻英法公使郭嵩焘的法文翻译。郭嵩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国的外交官,他对年轻的陈季同评价甚高,认为陈“再经历练官场,中外贯通,可胜大任矣”。而陈季同果然没有让郭嵩焘失望,几年后,他在外交界就崭露头角了。当时的《北华捷报》有文章形容:“在他之前,中国使馆形同虚设,仅仅充当一个拖着长辫、身穿蓝袍、头皮光光的大人物的住宅。从外交角度坦率地说,因为有了这个年轻翻译的活动,中国才开始在欧洲崭露头角。”
陈季同的外交官生涯最初一帆风顺。他天性活泼开朗,兴趣广泛,且待人热情,善于结交,因而很受欧洲上层社会的欢迎,还与其中一些人建立了友谊。
德意志皇帝弗雷德里希三世对这个年轻的中国外交官颇为青睐,曾经邀请陈季同一同骑马散步。二人在马上讨论过社会科学、政治、经济以及文学问题。弗雷德里希三世当时倾向自由主义思想,陈季同与他的讨论可以不受束缚地进行,二人自由交换对各种问题的意见。陈季同广博的知识,一个东方人的独特看法,加上流利的法语,赢得了弗雷德里希三世的尊重。
德国首相俾斯麦也是陈季同的朋友,陈季同在中法战争期间曾争取到这位“铁血宰相”的暗中支持。
在与陈季同交往的欧洲政界人物中,法国政治家、曾任众议院议长和总理的甘必大对他影响较大。这位第三共和国的缔造者对年轻的中国外交官相当赏识,经常邀请陈季同出席他的政治沙龙。他很愿意倾听陈对政治、哲学及文学发表见解。陈季同在甘必大的沙龙中,获得了不少关于民主、共和的知识,这对他归国后的一系列维新活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利用自己在欧洲政界广泛的社会关系,陈季同在中俄伊犁问题和中法战争的交涉中,都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在法国留学时,陈季同与一位美丽的法国少女赖妈豁结婚,一同回到中国。新婚不久,他竟然又喜欢上了一个英国籍的歌女。法国妻子赖妈豁得知后怒不可遏醋意大发,多方察访,终于打听到了这个英国歌女住在上海虹口租界。于是在一天清晨,赖妈豁顺手从抽屉里拿出丈夫的手枪放在风衣里,一路走到那个英国歌女的住所。当时,英国歌女正在梳妆,而陈季同正躺在情人的沙发上读报。只见赖妈豁怒气冲冲地闯进来,表明身份后就掏出手枪要求决斗。英国歌女应自知理亏而默然不语,任赖妈豁责骂。而陈季同看到这一触即发的场景,非但没有调停的意思,反而哈哈大笑觉得有趣,其放荡不羁的人格魅力可见一斑。后经亲友调停,这场风波终于停息了。在之后的婚姻生活中,雅士分流的陈季同虽常有出轨之事,却与法国的结发妻子赖妈豁恩爱至老,彼此不离不弃。
陈季同在欧洲的外交活动的结局很令人遗憾。1891年,由于私债纠纷,陈季同被清政府撤职,黯然回国。虽然次年他又被开复原职,但他从此再也没有踏上欧洲一步。
作为一名外交官,陈季同虽然黯然离欧,但是作为一个作家,他的著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长久地留在了欧洲。陈季同通晓法文、英文、德文和拉丁文,特别是法文造诣在晚清中国可谓独步一时,于西方文化也有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又有深厚的国学修养。在陈季同之前,欧洲还没有出版过中国人用西文写的书,陈季同是第一个出版西文著作并获轰动影响的中国人。陈季同一生用法文写作了八部作品,分别是《中国人自画像》、《中国人的戏剧》、《中国故事集》、《中国的娱乐》、《黄衫客传奇》、《巴黎人》、《吾国》、《英勇的爱》。除了最后一种外,其他著作都在巴黎初版。1884年7月,《中国人自画像》在巴黎出版,时值中法战争,法国公众对于中国因缺乏了解而充满敌意。此书将一个文化悠久、风景如画、飘溢着清茶芬芳的东方古国直接展现给法国读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对现实中国的偏见。书出版后引起轰动,年内再版五次,两年内已印至第11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因此授予陈季同“一级国民教育勋章”,表彰他所做出的文化贡献。陈季同的《黄衫客传奇》是目前所知第一部中国人以西文创作的中篇小说,远早于林语堂的同类作品。
1897年,陈季同与其弟陈寿彭在上海合办的《求是报》。他从创刊号起,一直担任“翻译主笔”,译介西学,连载其所翻译的法典,宣传维新思想,颇具影响。先后刊登过《法兰西民主国立国律》(又作《拿布仑立国律》)、《拿布仑齐家律》、《法兰西报馆律》等12篇。据《福建通志·列传·陈季同传》记载,陈季同“精熟于法国政治并拿破仑律,虽其国之律师学士号称老宿者莫能难。”
陈寿彭(字逸如)在胞兄陈季同的引导下,成为了晚清出色的翻译家,有多种西学论著,其妻薛绍徽亦为晚清罕见的著名女翻译家。
陈季同翻译出版了雨果的小说《九三年》及剧本《吕伯兰》、《欧那尼》、《银瓶怨》,莫里哀的《夫人学堂》及左拉的《南丹与奈依夫人》等著名作品,成为近代中国“译介法国文学的一位卓有成就的先驱者”,是我国研究法国文学的第一人。
晚清文学名著《孽海花》的作者曾朴称陈季同是他学习“法国文学的导师”,说自己译介外国文学的活动,乃至“发文学狂”的主因,“大半还是被陈季同先生的几句话挑激起来”。英国大汉学家翟理思等人,就称赞他法国语文知识极为广博,说他谈起法国当时的各文学流派及其优劣得失来能如数家珍。
1898年,陈季同支持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所女学堂--上海中国女学堂,其妻法国人赖妈豁为学堂的洋提调,起草了“中西合璧”的日课章程,夫妇俩均对现代教育做出了贡献。
20世纪初,陈季同还曾在南京主持翻译局。有记载说他“每当译书时,目视西书,手挥汉文,顷刻数纸。”,中西学功底深厚的他,翻译出手如此之快,堪称译界奇才。(刘继兴)
刘继兴重磅推荐:北京星程酒店欺诈经营令人发指
刘继兴博文精选: 毛泽东与报纸的不解之缘(图) 名儒兼劣绅的民国怪人 胡适的一首白话诗逗笑蒋介石
将姐妹花娶为大小夫人的民国儒将
我国史上最大的地震死亡83万人 毛泽东为之神往的真正常胜将军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王重阳(图)
毛泽东最看重的一部民国小说(图)
胡宗南的两次奇异婚姻(图)
崇尚简朴的宋太祖出手慷慨买安定 毛泽东缘何写《卜算子•咏梅》?)
从村官到皇帝的南朝第一英主(图)
民国“炮手” (图)
报业巨子史量才被刺引发的连环案 自诩“医学第一”的章太炎不会治病
“老成谋国”的“川北圣人 历届世博会上“露脸”的那些中国制造
唯一获毛泽东诗悼的国军将领(图)
毛泽东曾两次批示支持裸体艺术
谁是中国公认的商界鼻祖
晚清最牛小说家不惧通缉与剌杀)
2010年两会代表与委员十大雷人语
与宋氏三姐妹齐名的谷氏三兄弟
史上第一画虎高手曾差点命丧虎口 毛泽东收赝品促李宗仁回归
钱钟书曾在两部作品中影射沈从文
鲁迅曾遭遇“山寨版鲁迅”(图)
点把火先烧“后院”的五四先驱们) 五四“文白之争”的那些趣事 首揭汪精卫叛国丑闻的新闻怪杰)
纳外国公主为妾的晚清牛人(图)
建国初被撤销的民国五省
两个女人成就的一代影视大亨
民国政坛第一皮条客段芝贵(图) 点把火先烧“后院”的五四先驱们(图) 五四“文白之争”的那些趣事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