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分析比较浅显,是个人评论,没有多少深入思考,仅供参考。
没有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房地产和创业板负面作用的几点思考
胡立峰
最近阅读了一些同志的好文章,谈到德国的去金融化问题,尤其是方泉老师博客上的几篇文章,给我启发很大。由于大学是金融专业,毕业之后又主要从事金融工作,尤其是证券工作。周末看了《南方周末》上关于德国家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不仅没有跨下而且继续稳健成长,感想颇多。德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如果按照华尔街的思维来看,是金融压制而不是金融深化,更不是什么金融自由化。
联想起国内的创业板市场。我个人一直对这个市场不看好,创业板市场吸纳过多的金融和经济体系的资源。当一个又一个亿万富翁被创业板市场批量产生时,它的负面作用和房地产市场是一样的。即房地长市场一枝独秀,吸纳全社会过多资源,压制和压抑了其他行业,抑制了居民个人消费,对实体经济和国民经济整体的贡献度由正转负,并且逐渐从经济领域的冲击扩大到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让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越来越突出。这次五四青年节,很多80后的朋友们和我说,“胡老师,我们这些80后的人,被工作和房子折磨的早已经没有多少激情和理想了,早就没有多少五四青年的本色了,工作我们还可以靠打拼,但房子那是决不可能的了”。当许多家庭祖孙三代节衣缩食地把大把资金投入去买一套钢筋水泥的房子时,当这些普普通通地祖孙三代把全部财富上交给房地产开发商时,不管从经济学角度论证这是多么合理的事情,但从政治学和社会学角度看,我们的房地产制度肯定出问题了,而且是严重问题。
同样的,在证券市场上,当广大普通和真正的企业需要正常融资时,但市场热点和资源却被创业板市场吸纳,当创业板股票们可以凭借故事和题材而坐拥100倍、200倍市梦率时,大盘蓝筹股票10倍、12倍的PE却无人问津。本应该做为市场真正价值投资的引领者的公募基金们,如今部分基金也在想着小股票的事情,个别基金经理也在琢磨着题材和故事这些事情。或者说基金行业出现了不思进取弃蓝筹做小股票的倾向,这非常危险。
据统计,就整体统计而言,今年以来创业板股票以及中小盘股票的成长性还不如大盘蓝筹股票。高房价为代表的房地产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负面作用越来越突出。创业板股票集体性繁荣与巨大泡沫为代表的股市结构性失衡对于证券市场的负面作用也越来越突出。由于蓝筹股票集体性低迷,导致市场缺乏必要的财富效应,导致正常和合理的投资资金被引导到了创业板上,导致广大基金投资者亏损较多或者几乎没赢利。
因此,国家在4月中旬推出了房地产新政,同样的在股市上,市场要有主流声音发出,也要推出有引导性的思路出来,引导证券市场宝贵资源配置在真正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民经济基础的大盘蓝筹股票上,证券市场主要功能是资源配置而不是批量造富翁。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