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歧视”要不得


  校园不该有歧视,我说的这种歧视,在校园中是常有的。如:城里的孩子看不起农村的孩子,长相比较好的 排斥比较丑陋的,成绩好的看不起成绩差的。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圣洁的、充满朝气的中小学校园里,有些人竟依据学生的相貌、学 习成绩等等呢个,把他们也分成三六九等,处在 “ 金字塔 ” 底部的就是所谓的 “ 被歧视 ” 学生。长期以来,没有人关注过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不被人重视(我们一贯宠幸“天才”和“神童”),他们在灰暗的角落里悄然无声地成长,自 卑自弱、对生活厌倦、盲目地逃避,甚至可能出现自杀、暴力和犯罪的倾向……各种心理问题也开始找上门来。遭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歧视,他们已够不幸,可是有 的人偏偏还要在伤口上撒把盐,甚至以伤害他们为乐。据一项校园里的调查显示:在被问到是否曾经因被人歧视而受到心灵伤害时;有12%的同学表示有过且伤害 很深;82%的同学表示曾有,但未造成很大伤害;调查对象在为以下受歧视者所受歧视程度的排序中,由重至轻依此为爱滋病患者、民工、穷人、残疾人、肝病患 者、罪犯、女性、其他。且这些人群之所以受歧视,原因包括素质不高、身体不健全、文化水平低下、经济状况不佳等诸多原因。另外30%的同学认为”歧视是一 种不自觉的感情流露,是不可避免的,有其必然存在的理由,是不可能消除的“;56%的人相信“如果人们能够相互关爱,相互保护,歧视是可以消除的”;还有 14%的同学认为“社会就是这样,你不歧视别人,别人就会歧视你!”

 

    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某些同学心理不够健康,认识事物不全面,看人只看外表。看不到别人的美好心灵,希望他们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平等待人,与同学 一起共同进步。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对学生要“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为什么还会出现令人痛心的歧视现象呢?可以说,中国的家长一向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习;中国的老师们为了培养孩子、提高 孩子的学习成绩呕心沥血、兢兢业业。激烈的学习竞争使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所谓的被歧视学生,心理上更是受到了莫大的伤害。

 

  如今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 生必须有很强的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才能迎接来自各方面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