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状态与牛市情节
股指五月六月连跌,世界罕见,虽然绝对跌幅不是很大,但是在房地产政策盖住盒子摇的恍惚中,投资者已经失去了耐心。股市从来都是有涨有跌,但是人民日报连发的文章中,却对经济高速增长,预期良好和股市的低迷不成正比大为感叹,实际上看惯不惯,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这话不错,可是中国股市向来就不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奇怪的是香港股市,台北股市到更像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如果二十年来中国经济是世界上最牛的经济体的话,那中国股市则基本上没有什么相关性了,一些极端的观点说A股市场是经济的反向指标,负晴雨表的说法也是不对的。
2001年到2006年的五年期间,中国经济飞速的增长,可股市从2245跌倒了998,但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的升到了2007年的6124点,06,07二年的股市培养了中国的股民或投资者,超过一亿的大众影响到城市居民三到四成的人口甚至更多,高储蓄率的分流,基金的扩容,金融创新,股指期货和创业板的推出,改变了金融市场的生态环境,人们从世界金融史上得出结论,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体,要不落伍,搭上时代的快车,最好的二个轮子就是房地产和股市,这就是牛市情节的大众基础,也是房地产市场持续十年以上牛市而有别于股市的原因之一。很多中产阶级甚至说,我们看好中国,看好中国的经济,也因此看好中国股市的未来,2500点,要想让我抛股票,不可能。
金融海啸之后的世界,依旧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中国的经济超越的发展也带来一些前所未有的社会政治问题,富士康事件折射出中国经济的转型阵痛问题,天安舰则是新的挑战,而国际上的欧洲窄幅问题则是一个世界经济的深层次的二次探底的忧虑浮出水面,冰山的下面大得很。
怎么办?股市怎么办?经济刺激政策是否退出?长期看,中国的经济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中国股市的问题已经退居次要地位,经济好,股市可以不涨,下跌,经济不好,股市更有下跌的理由,被情绪化的发挥,1999年的5.19行情的爆发是一个政府推手的作用,时下的金融危机在一个相对的谷底,2008年的11月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市场的问题市场在消化,市场以外的问题冲击市场固有的运行轨迹,创业板中小板的发行制度罪不可赦,是一种新的贫富差距的拉大而不是缩小,有悖于社会正义,政府职能丧失,打着市场化的旗号破坏这个市场,教育市场化,医疗市场化等已经积重难返,新股发行的市场化也必将以失败而告终。
所以,这个市场的形态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监管层不会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严重性,这是一个明显的空头市场型态,股指运行一波比一波低,成交量逐步的萎缩,新股不断的发行,再融资的规模还在扩大,对利好相当的麻木而对一点点的利空是十分的敏感。2500点如果跌破之后,市场将进入一个相对平衡阶段,这个阶段的成交量还将萎缩,历史上,在空头市场时期,金融期货有可能会持续的看好,持仓量持续的扩大,因为是双向的,两个市场的一冷一热的情况将维持一段时间,今年的热点将肯定不在指数,不大大盘股,权重股,到技术反弹之时,我们的目光还会聚焦在区域经济板块和七大新兴行业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