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风云(三) 第三章 (1)“愤怒的丘吉尔”


 
编者按:抗日风云(一)、(二)已发表了部分章节,现在发表抗日风云(三)的部分内容。
下面是抗日风云(三)的简单目录:

抗 日 风 云(三)

                   简单目录

第一章 罗斯福毛泽东互赠礼品  美军观察组到延安  --------------------1
第二章 周恩来返回延安  赫尔利出使中国  ------------------------------14
第三章 中美英开罗开会  三巨头德黑兰会谈  ---------------------------27
第四章 史迪威率兵反攻缅甸  中国远征军攻克松山  ------------------45
第五章 蒋鼎文战败失洛阳  薛伯陵骄傲丢长沙  ------------------------89
第六章  衡阳城破方先觉被俘  枪伤复发汪精卫丧命  -----------------102
第七章  雅尔塔三国签协定  莫斯科中苏订条约  -----------------------117
美英苏召开雅尔塔会议  --------------------------------------------117
第八章  诺曼底登陆战  德累斯顿大轰炸  阿登战役  -----------------131
第九章  日军暴尸棉岛  中途岛之战  火烧东京
"神风特攻队"覆没  山本五十六之死  -----------------------141
第十章 朱可夫攻克柏林  希特勒自杀暗堡  -----------------------------167
第十一章  二战中的原子弹风云  美国首次使用原子弹  --------------215
第十二章  苏联出兵东北  歼灭日本关东军  -----------------------------257
第十三章  湘西会战芷江受降  美军战舰日本署降  --------------------283
第十四章  陈公博飞去又飞回  杨淑慧藏书救丈夫  --------------------320
第十五章   麦克阿瑟受贿  东条英机翻供


           抗日风云(三)
          希特勒自杀 日本投降
                     王先金 编著

第三章  中美英在开罗开会
                    三巨头德黑兰会谈  (1)

                     "愤怒的丘吉尔"

                                                       丘 吉 尔
    在丘吉尔首相不凡的一生里,他创造了"无条件投降"、"高峰会议"、"联合国""铁幕"、"冷战"等推动和平的政治名词,也创造了鼓舞人心的"V"形手势,还创造了"丘吉尔牌"雪茄品牌。
    1940年夏天,丘吉尔在北非前线与他的爱将蒙哥马利到一家餐馆就餐时,他问蒙哥马利喝什么酒,蒙哥马利将军回答说:"水。我不喝酒,不抽烟,睡眠充足,这就是我保持百分之百的状态且捷报频传的原因。"丘吉尔立即回敬道:"我嗜酒如命,很少睡觉,一根接一根地抽雪茄,这就是我保持200%的状态且指挥你获胜的原因。"
    在人们看到丘吉尔首相的照片上,他不是手指夹着一支雪茄,便是嘴里叨着一支雪茄。有一张照片倒是例外:那就是在二战期间威慑法西斯的经典之作《愤怒的丘吉尔》。那是1941年12月30日,"珍珠港事件"发生不久后,丘吉尔首相与罗斯福总统应加拿大总理麦肯齐.金的邀请,到加拿大众议院发表演说。当丘吉尔演说完毕,正在议长办公室享受一支上好的哈瓦那雪茄的时候,年轻的加拿大摄影师卡什向丘吉尔提出为他拍照的要求。丘吉尔答应了,但是他仍然悠然自得地叨着那支雪茄。卡什当时想:这么优雅的丘吉尔叨着一支烟,怎么能符合"战时首相"的称呼呢?于是他勇敢地走上前去,说了一声"对不起,阁下!"冷不防把那支雪茄从他嘴边拔了下来,丘吉尔被这突如其来的行动激怒了,一下子瞪大了双眼,左手叉在腰间……就在这一刹那,卡什按下了快门,举世闻名的《愤怒的丘吉尔》由此而诞生。
    丘吉尔抽雪茄有他自己的方式:他总是喜欢把雪茄头轻轻地放在威士忌酒里蘸一下,然后再拿出来点燃,深深地吸一口,流露出满意的微笑。
    丘吉尔是从21岁开始学会抽雪茄的,那是1895年,古巴爆发了独立战争,时任英国第四骠骑兵团中尉的丘吉尔,利用假期,随西班牙殖民军的一支分队进入古巴游击战区,为伦敦《每日纪事报》做战地记者。在古巴热带丛林的一年多时间,丘吉尔与哈瓦那雪茄结下了不解之缘。


                   绑架丘吉尔的秘密行动

    1943年,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成功,在面临本土作战的巨大压力下,意大利国内发生了叛乱。9月3日,意大利宣布投降,与盟国签订了停战协定,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也被关了起来。但战争狂人希特勒却不愿就此罢休,他派德国和特别行动队,奇迹般地把墨索里尼给救了出来。
    希特勒十分得意地嘉奖了出色完成了营救任务的斯科尔兹内上尉,同时开始对其军事情报局的首脑威廉.卡纳里海军上将表示出极大的不满。希特勒大吼道:"你们什么也没干成!按你的条件,你应该能把丘吉尔从英国给我抓来!"绑架丘吉尔的离奇计划,就这样在希特勒心血来潮的妄想中产生了。
    卡纳里斯上将命令部下拉德尔中校拟定一个周密的行动计划。
    一天,拉德尔收到了潜伏在英国的德国女间谍安娜.格雷太太的一份报告,其中提到了英国首相丘吉尔将于11月6日到她所在的斯德莱康司坦卜尔村附近的一个皇家空军基地视察。
    拉德尔立刻在地图上找到了格雷太太所讲的那个小村子。那里有一支英国空军特种部队,普通人难以接近。拉德尔决定让一支德国伞兵冒充这支英国空军特种部队所属的波兰伞兵队,执行此项特殊使命,由施坦因纳中校指挥这次行动。
    施坦因纳自幼在英国接受教育,能讲流利的英语,后来加入德军伞兵。二战爆发后,他作战勇敢,立下了赫赫战功。
    秘密警察头子希姆莱对此事很感兴趣,他交给拉德尔一个信封。这是希特勒的一张密令,上面写道:"国家元首兼总理密令:拉德尔中校是在我的直接领导下执行任务他只对我负责汇报。希望各部门全力协助,提供一切方便。"希姆莱指示拉德尔:"为了不违反日内瓦协议中关于交战部队不得冒充敌方军服的规定,让伞兵在里面穿上德军军服,外面套上英军军服,在正式行动时,穿德军军服;关于丘吉尔,尽可能捉活的,如果不得已死的亦可。"
    11月5日晚,施坦因纳带领的小分队空降成功。天亮以后,他们身着英军军服开始在斯德莱康司坦卜尔村的磨坊附近练习射击。观看的村民站满了旁边的小桥,但年久失修的小桥护栏却不堪重负,突然断裂,两个小孩掉进河里,被流水冲向磨坊。两个士兵迅速跳入水中,一位中士抓住了一个小男孩,交给身后的军士长,而后又奋力救出了另一个小姑娘,但他自己却被吸进风车巨大的轮子里面,军士长急忙解开中士的衣服进行抢救,但他已经死去。这时,那个被救上来的小男孩突然指着军士长里面的德国军服。施坦因纳见事已败露,便把所有的村民关进了一个教堂里,并封锁了整个村庄,静候丘吉尔光临。
    教堂的神父估计德军是为丘吉尔而来,便令其妹通过秘密通道,报告了驻梅尔姆什的美军别动队总部。美军别动队的沙托夫上校得到报告后,立刻命令部下凯恩少校带车去拦住英国首相的车队,不要再进入那个村子。在没有通知英国部队的情况下,沙托夫自己带40多人分乘8辆吉普车直奔教堂。没过多久,已把丘吉尔首相带到美军别动队总部的凯恩少校带人来增援,把教堂团团围住。
    为了不伤及教堂里的村民,沙托夫提出要与德军谈判。德军答应了,释放了所有的村民。德军伞兵已认定自己必死无疑,负隅顽抗,拒不投降。就在这时,先前进入的间谍戴夫林,知道了教堂的秘密出口。就在教堂外美军士兵的枪声再起时,施坦因纳等人已驾着神父的汽车,奔向了通往海滩的大路。大批美军士兵驾车紧追不舍,不断射击。施坦因纳的汽车被子弹击中,滚进山谷里,他本人侥幸跳车逃脱。美军士兵开始寻找施坦因纳的踪迹。
    晚上,下起了大雨。一个给美军别动队送信的英国通信兵迷了路,停下来在路边借着手电筒光看地图。被施坦因纳遇上,他举枪结果了英国通信兵,然后换上了英国通信兵的服装,又从公文包里发现了一封写给沙托夫上校的信。施坦因纳驾着通信兵的摩托车径直向美军别动队开去,在大门口就在拿出那封信一晃:"送给沙托夫上校的公文。"
    此刻,凯恩正在向沙托夫报告关于施坦因纳逃走的消息。一个担任警卫的中士进来说,几分钟之前有一个英国通信兵,给沙托夫上校送信。凯恩和沙托夫拔枪直奔首相住处。这时,施坦因纳已跨上了阳台的最后一级台阶,他的脚步声惊动了丘吉尔。首相迅速转身问道:"我想你是德国伞兵施坦因纳中校吧?"施坦因纳迟疑的答道:"丘吉尔先生,我对此感到遗憾,但是我必须执行我的任务。"
    "那你还等什么?"首相非常镇定地说。
    施坦因纳举起了手枪,手指放在了扳机上。突然,凯恩破窗而入,同时射出一串子弹,施坦因纳应声而倒。英国首相还是没有流露出任何慌乱的迹象,说道:"真奇怪,他的手指已扣在了扳机上,在最后一刻他却犹豫了。不管怎么说,他是个勇敢的人,请好好安葬他。"
    于是,人们在教堂后面的墓地将施坦因纳和他的13名部下埋在了一起,上面放了一块石碑,碑上用德文写着:"此处安眠着德军中校寇特.施坦因纳和13名德国伞兵。"
    当时,丘吉尔根本就没有去那个小村子,而是准备乘英国皇空海军的军舰去参加开罗会议,并沿途访问阿尔及尔,11月17日抵达马耳他。那天在斯德莱康司坦卜尔村活动的则是丘吉尔的替身乔治.霍华德.福斯特。德国情报机关完全中了英国人的调虎离山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