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增值新秀彩印市场前景与深度发展分析


最近在和一些朋友通电话的时候,总是在通话过程中弹出一个短信框,上面写了类似心情、段子、业务介绍之类的信息。感觉挺有创意的,了解一下才知道是广东移动刚推出的新业务-彩印,类似于QQ、MSN、飞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的签名。

笔者一直关注的移动互联网的新业务,于是早上就体验了一把,通过简单操作开通了业务。刚好10点钟有个重要的会议,就发了条短信到指定的端口把我的彩印设为“开会中,等会复您电话!”,然后把手机调为静音就去开会了。1个小时后会议结束看到7个未接电话,然后一一回复,感觉还真不错:我既不用在会议期间关机,也不需要接电话,对方也知道我在开会。刚刚又把彩印改成:“艾媒市场咨询-中国第一家移动互联网咨询机构”,向我的朋友传达我的企业信息。有首儿歌唱的好: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于是我也来拍两下,把这个业务分析一把。

广东移动在数据业务和应用一直走在全国中国移动的前列,目前主推的几个数据业务,如通信助手、手机报、天气预报等推得还不错,但都是同时通过业务捆绑的方式做大用户规模的。而新推出如万花筒、MM也是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笔者通过对传统数据业务进行分析,发现移动目前大部分的数据业务有两个显著特点:1)基于短信网关实现,即是以短信类的业务为主,目前中国移动的数据业务收入78%来自短信业务;2)源自传统的互联网业务,如飞信、MM、百合等。

笔者认为如果能在通话过程中实现个性化信息的传递无疑是一个业务上的创新,它提供的不但是一个业务,而是一个平台,给用户能够发布个性化信息的渠道,可以把心情、文化、喜好甚至广告都可以在通话过程中传递。这个业务其实跟彩铃很类似,但门槛要比彩铃低,用户自己参与的程度更高,该不会是移动推出的所谓的杀手级业务。

笔者看好该业务的原因有三:
  (1)新的数据业务都在向互联网学习,签名应用在互联网应用广泛。中国移动围绕移动互联网推出了多项增值业务主要包括手机报、手机搜索引擎、手机支付、手机定位,还有电子商务、即时通信、免费邮箱、无线音乐等业务。以2007年6月中国移动推出的“飞信”业务为例,借鉴互联网的经验,开辟新的盈利源泉。而且不断改善界面的友好度、增加已经广为互联网用户使用并喜爱的业务内容、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2)签名应用存在着宽广的潜在需求,但业务的推广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入美国《时代周刊》将2006年度人物颁给了“YOU”,千千万万的个人群体,昭示了一个新的“个性化消费”的经济时代。而广东移动在2006年5月就提出了“让没有手机的人拥有手机,让拥有手机的人多用手机”的口号,而且预告了手机媒体化和多用化的趋势使“传统时代以媒体为中心―>互联网时代的无中心->手机时代以个人为中心”这一转移将成为现实。在对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也在遵循着同样的规律。随着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80、90后的用户群将不断壮大,80、90后的“个性、自我、独立”的性格特性和消费习惯也在不断影响甚至改变着移动通信数据业务的发展方向。这个消费群体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也习惯了互联网中的各种事物,他们也通过互联网的无中心朝移动通信的个人为中心演变。
  (3)互联网业务在手机上应用是提升数据业务收入的一个方向,当电子报、博客、聊天室等互联网业务被搬到手机上并被广泛引用后,传统的数据业务开始向互联网业务倾斜,并且给移动运营商和合作伙伴带来极大的收入回报。更多的开发商根据手机应用的特点,对互联网业务进行分析、调整、改进并搬到移动互联网上,更多的手机用户在习惯了互联网的某一业务后,很自然的接受该业务在手机上的应用。

如果移动把这业务推广至企业和集团,这个市场真是不可低估,就像当年谁也没想到集团彩铃会给整个彩铃业务带来这么大的贡献。个人广告内容和企业广告内容也会给彩印业务带来不少的用户量。

【马后炮】这几年中国电信运营商希望数据业务可以做到:让客户来创新业务,让客户来服务客户。但在笔者看来能够符合这个要求的业务还真寥寥可数,如果彩印的运营效果够好的话,可以给语音通话带来增值的同时,帮助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传递更多信息,给用户创造了另一种沟通机会和空间,激活用户更多的参与和创作,让来电通话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但这必然对这个业务的运营团队提出很高的要求。

笔者建议广东移动通过整合业务的方式,可以衍生出更多的业务亮点。除了可以帮助用户提供更多适合的个性签名,让来电签名成为的分享式沟通工具,同时为广东移动创造更多的用户价值。例如,为用户提供每天自动将开心短信息更新到签名内容,让用户朋友都能通过来电签名彩印分享到他的快乐,有价值信息还包括天气信息、新闻头条都可以同步更新为彩印信等。(文/艾媒市场咨询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