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在谈到张悟本事件时表示,中国只有6.48%的居民具有健康素养,所以才有这么多人去盲目相信社会上这些不科学的所谓养生保健的信息。(据2010年6月12日《京华时报》)
一时间,社会上“张氏保健养生逻辑”大行其道,食疗被神化,倒证出了我国全民健康教育的严重匮乏。其实,“张悟本现象”也凸显医疗保健信息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以及优质医疗保健信息的供不应求。这回,卫生部官员终于给出了中国老百姓养生保健水平的明确定位:只有6.48%的居民具有健康素养。也就说,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不会养生保健。尽管我不知道这个数字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但是在“官升数字,数字升官”的逻辑思维之下,我确信这个出自权威部门的低数字,绝对不会是一个下限数,实际状况可能会比这更糟糕。建国60多年了,我们的全民保健水平竟然如此低下,怎能不让人为之扼腕叹息,难道卫生保健部门和机构就不为此而深感蒙羞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老百姓更注重提高生活质量和延年益寿。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多元化,老百姓获得健康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然而,渴望得到更多可靠的医疗保健信息的善良民众们,经常是一不留神儿就被市场忽悠了一把,以至于迷失在保健信息的海洋里,甚至因此“翻船”。比如,他们痴迷于《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希望喝大量的绿豆汤,吃大量生蔬菜能除病祛痒,结果却出现严重贫血和腹泻不止。本想使劲吃茄子,能减掉身上的赘肉和多余脂肪,反倒吃出肠胃病。
现实正是应验了经络学上的一句话,“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权威的、科学的、准确的养生健康知识获取途径不通畅,许多欠科学的、五花八门的保健、养生信息必然会占据市场满天飞,使老百姓无所适从,甚至误导他们的日常养生保健和医疗治病思路与行为,大大增加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和社会成本。因此,切实监管养生保健信息市场,已刻不容缓。
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的庞大保健市场来说,监管养生保健信息市场的难度可想而知,防止失之于管,失之于察现象,遏制劣质的养生保健信息泛滥,真正让养生保健成为维护和增进老百姓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惟有全民自我保健知识与能力的有效提升。政府千方百计地用健康知识去武装老百姓的养生保健头脑,比想方设法组织众多的人耗费大量的资金去监管养生保健信息市场更现实、更重要。
全民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要制定全民健康教育计划,明确健康教育的主题、目标和中长期任务,统一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依托保健医学专业委员会的技术优势,遴选国内外知名健康教育专家成立健康教育专家库,统一编写印发健康教育系列丛书、光盘和手册。各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因地制宜地抓好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实,以形成全民健康教育齐抓共管的局面。
全民保健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真正形成“大健康”教育格局。要充分利用讲座、有线电视、网络、报刊书籍、展板板报、宣传画廊、保健知识竞赛等形式,让保健教育活起来。要善于做好结合与渗透的工作,把全民健康教育与人们正在学习的课程、正进行的工作、正在完成的任务结合起来,做好见缝插针的工作。要寓教育与丰富多彩、益于身心健康的各项娱乐活动中去,使人人都掌握几种适合自己健身的锻炼方法。要大力倡导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心态平衡的科学生活方式。各级政府组织要注意总结探索全民健康教育的经验,推广应用先进的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丰富健康教育内容,扩大健康教育的影响,吸引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