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姜华主持的谈话节目《看世界,说房子》,在几周前(大约是3月11日前后)播出之后,今天(3月27号)又进行了重播,颇有点广告宣传的味道。这个由清华大学经济研究中心韩秀云副教授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时事评论员洪琳作主讲嘉宾的节目,除了附带说了几句“高档酒店的标准间是不是可以设计空间小一些,建议政府不要将地价款花光,应该存起来”之外,其中心意思就是:北京的房价不高,如果是居住,什么时候买都是正确的。
该节目采用了一个最具说服力的论证手段,这就是:对世界各主要城市的高房价进行了排名,其中第一名32万元一平米(一个很少人知道的不容易记起名字的城市),第二名莫斯科房价均价14万元/平米,第三名是伦敦14万/平米,第四名是美国纽约10万/平米,第五名是法国巴黎8万元/平米,第六名是新加坡6.6万元/平米,第七名意大利、罗马居6.2万元/平米(单位:人民币)。
以这种方式论证中国特大型城市房价今后必涨,算是一个大胆创新。过去没有见过这么样的一种对比,且房价货币单位还都换成了人民币,足见编辑和主讲嘉宾实施科普的良苦用心。以前,我只见过个别学者力言中国房价涨升非理性,说北京的房价甚至比美国的房价都高了,着实让人吃惊。但看了今天的节目,感到我们观念应该变一变了:北京房价开了奥运会之后虽然进步很大,但比起纽约伦敦等国际性大都市还差得远,比起莫斯科更是顶不上人家一个零头,未来房价增长的空间不可限量!
不仅这张对照表,让人对北京等国际性大都市房价继续涨升充满信心的,更有特邀嘉宾的激情感叹:
——北京的房价还不及人家的零头!我在德国还有英国的时候,都感到他们的房价和租价怎么会那么高,德国每月房租就是400马克(怎么我从电视上听说德国的房价并不高,不过兄弟我没有去过德国,不知是嘉宾还是电视说得对——笔者注)。
——北京是中国人的北京,也是世界人的北京,既然我们的经济那样的增长,国际性的大都市不会和其他国家差别那么大。
——北京这个城市的特点是外来人口增加比较多,我们的经济在发展,人们的生活要改善,将来也要住别墅。只要你有能力交得起5年的房供(5年之后,就没有问题,大概是这个意思),就可以买房,因为中国的经济在增长,房价不会大幅度掉下来。紧接着,嘉宾又举一生动的例子:一朋友因丈母娘需求,被动的于2008年初买了房子,结果现在就少奋斗了10年。
——如果你是居住买房,什么时候买都是合适的,今年上半年当然是个机会喽。国家调控,房价不会涨太快;如你是投资或投机买房,那可要小心了。
——我从国外回来,第一个感觉就是要买房。莫斯科郊外的房子,10年前不过5000多美元一套,现在500万美元都拿不上。
——比如说巴基斯坦伊斯兰堡,80年代我们单位在那买了一套房子,不过10万元左右,现在100万元了。
诚然,评论房价走势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反正说房价还要涨的徐教授,结果出现广州深圳08年那样跌了30-40%,最多也不过在报纸上登个道歉声明。这还是因为公开打赌,都不需要赔什么损失。现在说房价还要涨,说对说错都有人给奖励。只是听了他们的话,买在房价高峰上的消费者,最后肯定不会有人承担责任,这一点笔者可以打包票。
不过,作为公众传媒,电视台还是应该多多反映各方人士的意见,允许不同观点者都有机会发言。尤其是在政府着力调控房价,下达一系列文件为市场降温的时候,电视媒体还是应该多多播发一些冷静看待房价上涨的意见主张。至少在播发了类似韩教授洪先生强烈看涨房价的观点之后,总该组织一期与之不同的观点的访谈吧。
谁能质疑嘉宾的感叹呢?中国今天已经“two”了,而北京这样的全球性特大城市房价还在G20之后,这个感叹你不能说它没道理。但是,嘉宾编导为什么不将北京等中国特大城市人均收入也在世界上排排名呢?为何不用公认的房价收入比来评价一下房价合理不合理呢?
只及一点不及其余的世界房价排名,仅仅根据房价绝对值,仅仅根据我们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就看坚决涨房地产后市。不考虑中国市场房价10余年飞速涨升的现实,不看09年房价疯狂飙升的现实,不看中国城市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不理会投资炒房现象的蔓延,一味的唱多,如果弄出了大的泡泡,出了问题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篇文章现在拿来发表似有不妥,像是趁机告状。的确没有料到最近房地产政策和舆论宣传会风云突变,虽然本文一个多月前就已经写完,但最近才改好,业余写家就是这水平哇,望海涵。不过说心里话,北京电视台的谈话节目以及《第七日》还是我最喜欢看的)
电视台为房价涨升助跑?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