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杜康:其声渐稀


解忧杜康:其声渐稀

一壶浊酒,真知几味?

——三国酒文化带来的现代启发
人 民 政 协 报记 者 司晋丽
人 民 政 协网 www.rmzxb.com.cn 日期:2010-06-11 01:11


随着高希希导演“不是史,也不是演义,而是讲故事”的耐心解释,现代思维主导的电视剧新版《三国》接近尾声。既然是故事,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阅读方式与理解角度。有这样一些人,就被三国时期丰富多彩的酒文化激发出浓厚的兴趣,并与当下相结合,做出自己的文章。
  不做可悲的旁观者
  今日一派安详和乐的巴蜀大地,与《三国》中狼烟四起的那片土地,早已相去甚远。只有斜阳暮色里的三国遗址,作为历史的碎片,还在低语着那曾经星光灿烂、精妙浓厚的文化。
  如此有利的历史条件,却总找不准与现代社会的交集,历史资源难利用起来,多少令人焦急。
  这几天的一件事,使四 川隆昌县人颜超满心自豪。他兴冲冲地告诉记者,“我们申请的‘蜀汉三国’商标,终于批下来了!”他现在的身份是四川蜀汉三国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但与酒文化的渊源,一直从他在部队开始,就埋下了。
  “那时在营房里与战友们喝酒,喝多了就开始缅怀古代的酒诗和酒歌。”有一种情愫,一直埋在颜超心里。离开部队,他到了香港亚视,负责策划一档向老外介绍中国酒文化的栏目。“那时的视野一下子扩大了,知道中国有那么多优秀的酒类,我们民族独特的酒文化渊源是难以超越的。”于是,上世纪90年代,他回四 川与亲人卿三国、宋刚“桃园三结义”,一起创办了自己的酒企业,四 川内 江市隆昌县三国酒业有限公司。
  然而对于企业打什么牌,颜超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位。是四 川省历 史学会副会长、西华师大教授龙显昭的话给了他启发。龙教授认为,不能让既有的三国文化资源消隐,应该从文化知识的普及角度开发、利用它。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日 本人能将三国文化资源做各种形式的开发,而我们却成了旁观者?是不是我们的创意还不够?”随着新版《三国》的热播,颜超发现不管是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还是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动辄命令属下“都要满饮”的彪悍酒风,都是一种文化现象。这些,似乎都可提炼为他企业所用的文化。
  “蜀汉三国”便成了第一个灵感创意,他们立即向工 商局申报。一系列动作随之展开。技术上,聘请专业人才,从原来的低档酒开始向高档的浓香型、清香型酒进军;瓶形外观上,邀请美院专家设计出气宇轩昂的大将军造型。
  算是突破,抑或尝试。但用颜超的话来说,好的文化要想方设法发扬光大,只做旁观者是可悲的事情。
  “合理致情”仍不过时
  三国名士多豪饮。曹操、刘备、孙权无一不好酒。然而,他们主政期间,除孙权外,曹、刘二人都曾出台禁酒令。他们关于饮酒的理念,对于现代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四 川成 都武侯祠博物馆工作的卫永锋就做了这方面的研究。他认为,三国的禁酒令多出现在粮草紧张之时,而酿酒需要消耗大量粮食,因此当时的禁酒并不是真的反对饮酒,而是应对粮荒的暂时策略。一旦粮荒问题得到解决,酒禁不解自开。
  “东吴始终未曾禁酒,根本上看是由于当时北民南逃的过程中,带去大量生产技术,使江南的经济相对富足,很少出现粮食紧张的问题。”卫永锋说。
  那个岁月里,在国用不足的情况下,一切需为军队粮草让路。曹操在平定袁绍父子之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南征之前,就颁布了禁酒令。书载:“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
  无独有偶,由于蜀中大旱,粮食歉收,刘备也实行了相对严厉的禁酒令。书云:“时年旱禁酒,酿者有刑。”但在诸葛亮主政期间,由于经济富庶起来,虽也有禁酒,但提倡适量饮酒的开明政策,换来了蜀中“路无罪人”的可喜景象。
  因此,“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是诸葛亮的提法。饮酒要适度,醉酒也不能胡作非为,这样的理念,在当下仍有借鉴意义。
  解忧杜康:其声渐稀
  性格复杂的曹操,有着一般人难以体味的情怀。然而无论独还是众的场合,他的借酒抒怀、借酒咏志,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一首《短歌行》,成名了杜康酒。1972年,日 本前首 相田 中角 荣访华时,还赞美到:“天下美酒,唯有杜康”。
  自夏代杜康始创杜康酒以来,有将近四千年的历史。“史书《战国策》、《世本》、《说文解字》等都记载着杜康始造秫酒。”北 京 大 学政 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翟智高经过对杜康酒的历史、考古真迹和存在现状的考察,掌握了很多第一手资料。他说,历代有无数赞美杜康酒的诗文,李白还曾亲自到河 南 省伊 川 县寻访杜康。



1972年9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日本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中)和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右)。(翟智高的资料图片)


 

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交公报签署发表,周总理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干杯祝贺 (翟智高资料图

  但是,河南汝阳、陕西白水与河南伊川几地争夺杜康知识产权的案件,也使得杜康酒元气大伤,离它本身的历史地位越来越远。直到2004年,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决伊 川“杜康”胜诉。
  翟智高介绍,1990年,河 南 省社科院考古所在伊川发掘出大量夏代的精美的陶制酒具、酒器。而此前,中 国社 会科学院考古所就曾在这里发现夏文化遗存。后来,国 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专题组用碳十四测年技术,对伊 川南寨遗址年代进行鉴定,得到的科学测年资料,早期年代为公元前1880年—1840年,与史料中杜康在位的年代相一致。



伊 川出土的夏代三袋足陶盉酒器(翟智高的 资料图)


伊川出土的夏代陶酒觚饮酒器(翟智高的资料图片)



伊川出土的夏代白陶三袋足鬶形盉酒器(翟智高的资料图片)




夏代伊川 三足鼎(翟智高的资料图片








夏代伊川鬶型三足爵饮酒器(翟智高的资料图片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我们在生活当中会有很多的烦恼和忧患,酒和诗都是很好的载体。‘诗酒乐天真’,这个天真就是指心情自然,心态平和。一个是对悲愤的超越,一个是追求自然的精神,我认为这是酒神精神和诗神精神的内在关联。”《大 河报》总编辑、河 南文化学者王守国这样诠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