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忧端午节“温水煮青蛙”


                 担忧端午节“温水煮青蛙”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但是端午节的愿意被很多人遗忘了。端午节似乎只剩下吃粽子这一个美食意义了。我们的祖先设立并留传给我们的节日,其实都有着人生和生命的启迪,而非仅是美食或者娱乐。我并非主张把节日过得太“教育化”,让人们过于沉重,但传统节日之所以传承下来并且还将传承下去,作为我们这一代的这个环节,就应当有一点责任和担当。而传承的基础,就是回归节日的本源。端午节之际,我们有必要重温屈原精神的由来。 

   战国时代,中华大地群雄逐鹿。最具实力的楚秦两国争夺霸权,楚国诗人屈原很受楚怀王的器重。但由于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其主张自然被束之高阁。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又邀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这就是端午节的本意。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将传统节日与美食嫁接,并非不可,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如电视台、报刊杂志、网络媒体以及学校、社区、机关、厂矿等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应当把传统节日的本意做一些介绍和纪念,告诉人们为什么有这样的节日。这也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基本逻辑和基本路径。

    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以“温水煮青蛙”方式葬送中华文明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