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我们一起讨论了“第一推动力”产生于“绝对空间”,宇宙万物是“第一推动力”通过“逆变”的方式而形成。很显然,上述只说了在“绝对空间”的作用下产生了“史前物质”,还没有说明白现实意义上的、物质的有序运动是如何形成宇宙万物的。也就是说,即便“史前物质”就是由“第一推动力”通过“逆变”的方式产生,那也不能说力形成了宇宙万物。本章,笔者将详细阐述,作为“假物质形式”的力,究竟、到底是怎样、如何“逆变”为宇宙万物的。笔者经研究发现,作为是一种假物质形式,力或者说力的基本单位力量子是一种并不呈现质量的东西,但凡是呈现质量的物质形式却都是由不呈现质量的“力量子”凝聚而成的。那么,何谓力量子?它为何能凝聚成能量子?
第01节·有首先导入“力量子”之范畴的必要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就对分解到一定层次的基本粒子就不能再分这种现象便产生了怀疑。大家知道,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粒子构成,粒子由层子构成。通过衰变,我们又知道一个中子可分解出一个质子、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那么,电子、质子、中微子是否还可以再分?从哲学上讲,应该不成什么问题。可是,事实上是,人们尚未发现电子、中微子有内在结构。而质子呢?虽然科学家们发现了质子由顶夸克和底夸克构成,但至今仍然未得到质子衰变的证据。这又是怎么会事儿?难道最基本的粒子就是构成质子的夸克?如果不是,人类为何不能是质子嬗变?
01·关于微观粒子并非“无限可分”的认定
中国古代有句话,说“一尺之棰,日截其半,万世不竭”。这句话说的意思是说,物质是“无限可分”的。然而笔者却以为,物质世界并非是“无限可分”的。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我的解释是,如果将我们所了解和认识的这个世界是无限可分的,那就不会出现“不可再分”的现象。或许有读者会说,并非是物质世界不可再分,而是由于在现有科学技术、自然状态下它们不可分,并不是说它们真的是不可分,如果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就能“分”下去。
笔者以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把它们分解到一定的程度时它们就不再是物质,而变成非物质或假物质了。什么意思?就是说,如果物质是“无限可分”的,那就会出现组成物质的东西不再是物质而变成非物质或假物质的现象。笔者根据什么这么说?笔者根据的是,在一切形式与意义的物质身上都携带有一定的电荷,而电荷是一种假物质。为什么说电荷是一种假物质?因为世界上没有独立存在着的电荷,而电荷又是就没质量的东西也。
曾经有朋友问我,物质的本质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质量。也就是说,质量是物质的本质特征。试问,什么叫物质?如果没有了质量,还能称为物质吗?否。笔者以为,不要说没有了质量,即便是质量小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都不能再称其为物质。如果要问为什么?当然是由于,将一个有质量的物体分解到一定程度,其质量“趋近零”或“可忽略不计”。于是,或许有读者会问,即便将物质分解到“可忽略不计”程度或“等于零”,它还是有质量的。
笔者当然知道这一点,但现在的问题是,世界上压根就没有可无限分解下去的物质形式。比如电子、中微子就是不可再分的物质,而人们只知道构成质子的层子是夸克,却又不能将构成质子的夸克分解为独立的层子。如此,笔者又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笔者想说明的是,质量虽然是物质的本质特征,但是,这不等于说,质量由质量构成。什么意思?就是说质量是物质的本质特征,但不等于质量都是由质量构成,比如存在于一切粒子中的电荷,就没有质量也。
02·有导入“力量子”假物质形式的必要
笔者凭什么说电荷是一种没有质量的东西?因为电荷不是别的,而是一种叫“力量子”的东西。何谓力量子?在笔者没有给出定义之前,不妨先把它理解为比层子的层次还要小一些超微观“非粒子“。何谓非粒子?当然是凡是不能独立存在的粒子了。比如电荷和构成质子的夸克,就属于非粒子的范畴——在现有科技和自然环境条件下不可再分的东西。笔者经研究发现,非粒子具有三个特点:(1)不可再分。(2)非独立存在。(2)具有穿越物体的能力。
也就是说,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者才具有非粒子或力量子的性质与意义。大家知道,电子和中微子在现有科技和自然条件下有不可再分和穿越物体的能力,但是,它们是独立存在的,因此不属于力量子的范畴而属于能量子的范畴(能量子是指能量的最小单位)。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非粒子或力量子的存在?当然有,而它不是别的,正是存在于一切物体身上或者说是被一切物体所携带的电荷者也。什么意思?就是说被物体携带的电荷是力量子。
可以肯定,电荷就是一种具有上述三个特征的假物质形式也。第一,电荷是可以再分下去的东西。第二,非独立存在,须由一定物质来携带。第三,具有穿越物体的能力——任何一种绝缘体都不是绝对绝缘,势必存在着一定的导电性(与其说电子的流动产生电力,倒不如说是电荷的流动产生了电力,虽然在金属物上电荷是以电子的形式存在的)。
以上说明了什么?(1)说明力量子是一种比能量子还要微观的超级微观粒子,但它们又是客观存在的。(2)说明在一般情况下,力量子就存在于能量子的体内,但是,这不等于说,力量子没有属于自己的存在形式。(3)说明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力量子可以在一定的能量子、质量子(指质量物质)的体内运动——力量子在能量子、质量子体内的运动产生力。(4)力量子可通过一定的设备、材料进行传输,但是,如果传输不出去或使用不了,它就会消耗殆尽。
第02节·力量子与能量子的微妙区别与内在联系
在上一个节,笔者一共讲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物质不都是“无限可分”,因为当物质分解到一定层次的时候,该物质的性质就会发生本质的变化,而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非我;另一个问题便是又导入了一个新范畴——力量子。于是,便又有一个问题需要回答,那就是,所谓力量子与量子力学意义上的能量子(量子是能量子的简称)是一种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一定要将两者区别开来认识?对于我们认识和了解宇宙万物是由第一推动力逆变而来的又提供了什么有价值的证据?诚然,这些都应该是跟大家说清楚、讲明白的,而如果不能把这些说清楚、讲明白,不足以服众也。
01·力量子和能量子的微妙区别
笔者以为,不能把力量子如电荷从能量子、质量子身上分解出来不等于就不存在,而事实证明,电荷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东西,否则就谈不到“运动电荷”或“运动电场”的问题了。笔者当然知道“运动电荷”或“运动电场”非指一个电荷或一个电荷的场,但笔者可以肯定的是,电场是能够量化的,即电荷有一个数量多寡的问题。关于这一点,可以说是毫无疑问,毋庸置疑的事实。那么,力量子与能量子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区分两者的意义又在哪里?
笔者以为,力量子与能量子有以下区别与联系:(1)能量子属于物质范畴,力量子属于假物质范畴。(2)在现有科技能力与自然环境下,能量子可独立存在,但力量子却不能做到,当然,不是说以后也不能。(3)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以后,力量子可穿越能量子、质量子。(4)能量子是由力量子凝聚而成的;力量子是能量子的耗散形式。什么意思?就是说当力量子凝聚在一起的时候,它们就变成了能量子;当能量子发生了衰变的时候,它们就变成了力量子了。
大家知道,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电子、中微子的物质构成,而只知道中子、质子还可以再分。比如一个中子经过衰变,可以分解出一个质子、一个电子、一个反中微子出来。大家知道,电子、中微子已经是一定层次与意义上的能量子。那么,作为能量子的电子、中微子,真的不能再分?毫无疑问,从传统哲学上讲应该可以再分。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笔者以为,问题就出在,在地球这种自然环境下,在现有科技能力下,人类一时还做不到。
如此,当然也就说明,如果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包括电子、中微子在内的能量子是可以再分解下去的。那么,笔者凭什么会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笔者根据的又是什么?(1)力量子可以在能量子、质量子的体内流动,就像是能够在河里流动的水流一样。(2)力量子不仅可以在能量子、质量子的体内流动,还可以聚集起来,倾泻出去(比如电压的高低,电位、电势的存在)。(3)到了一定的强度,具有冲破载体的能力。(4)在一定条件下,可凝聚为能量子。
02·力量子和能量子的内在联系
如此,作者是否在说,正、负电荷就是构成正、反电子,就是构成正、反中微子的“真力子”?是的,就是这个意思。或许有人会说,电学研究表明,电荷并不是一种物质,而是存在于包括电子在内之物体身上的一种电性。一旦离开了电子或物,便不复存在。笔者以为,这种说法不成立。为什么?因为在物体中流动的正是电子或电荷也。换言之,如果电荷不是物质,就谈不到流动的问题。不是物质的东西能流动吗?回答是否定的。那么,电荷又是什么物质?
笔者以为,它正是一种界于物质与非物质之间的“假物质形式”。什么意思?就是说电荷与在上一章所讲的力一样,也是一种“假物质形式”。关于什么是假物质形式,由于已经在上述章节已经阐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因为笔者想告诉读者:我们所了解和认识的这个世界,首先是从一个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的“绝对空间”那里产生出来力,而这种力就是“假物质形式”。如此,笔者是否说,同为假物质的力和电荷是同一种东西?
在笔者没有最终阐述清楚之前,不妨先这么理解。至少,电荷和力一样,都属于假物质形式的范畴。在现实世界里,它们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形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比如电荷的作用,就离不开一定的介质,否则其作用就难以显示出来。如此,是否就可以说,作为假物质形式的电荷或力就不是物质?同样也不能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那应该得到一个什么结论?当然应该得到,作为假物质形式,电荷或力是界于物质与非物质之间的一种东西——假物质形式。
但是,为了说明问题,笔者还是给电荷取了一个电力量子的名字。何谓电力量子?诚然,与日常生活中讲的电力有所不同,因为电力是因电子的运动产生出来的,而我的电力量子,则是指能够形成电力的假物质构成。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因为笔者想告诉读者,物理学讲的能量其实就是由一定的力量子凝聚而成的。换言之,一旦力量子聚集在一起时就,变成能量子;反之,力量子也就自然是能量子的耗散。如是,就等于把力量子与能量子的关系讲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