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有智慧的人不会夸夸其谈,夸夸其谈的人没有智慧;堵塞沟通知识的穴窍,关闭传递知识的门窗;挫掉自己的锋芒,解脱自己的纷扰;蕴藏自己的光彩,混同自己于尘垢之中;这就叫做高深微妙的玄同。所以(对于领悟了“玄同”的人)既不可能跟他亲近,也不可能跟他疏远;既不可能使他获利,也不可能使他受害;既不可能使他尊贵,也不可能使他卑贱,因此,就为天下人所重视。
【章旨】本章,老子继续宣扬蒙昧主义思想。这里所讲的“玄同”,也就是“抱一”、“得一”,即一切事物处于一种没有差别的“同一”状态中。因此,凡能领悟“玄同”的人,最为天下人所重视。
挫掉自己的锋芒,解脱自己的纷扰;蕴藏自己的光彩,混同自己于尘垢之中;这就叫做高深微妙的玄同。
在道经四章中也有与这句话类似的一句,参考。
老子·上篇:道经·四章
【经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活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道空虚无形,而作用又是无穷无尽。它是那样的深邃啊,好像是万物的主宰。掩损自己的锋芒,排解自己的纷扰,隐蔽自己的光耀,把自己混同于尘俗之中。它是那样的无形无象,似亡而实存。我不知道它是何物所生,它好像呈现在上的之前。
【章旨】这里老子从另一个方面阐述“道”的作用。它空虚无形,却比创造万物的上帝更根本,是宇宙间最高的精神主宰。
词义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知,就是智。知者,指聪明有头脑的君王,不是泛泛而谈。弗,不。言,《老子》一书多次用到言字。这里的言跟“行不言之教”,“希言自然”的言一个意思,都是发布政教号令,以各种手段和方法不断地加强对国家人民的统治管理的意思。聪明有头脑的君王不会过多的发号政令,不断发布政教号令不是聪明的君王。
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锉其锐而解其纷,是胃玄同:塞,堵塞。兑,帛书乙本有土字旁。读音穴,据高明解释,与穴字通用,与后边的门字一起,指的是人的眼耳鼻口等器官。其,指的是君王自己。和,调和,匀称。光,形象和色彩。同,同一。尘,凡人物类所处的环境。挫,事物之间相互磨合。锐,事物之间矛盾对立的一面。解,解开,调解。纷,纷争,纷乱,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一面。如何才能做到知者弗言?要有这样的心态:不闻不见不言,感觉到光和、尘同、锐挫、纷解,永远是一种自然和谐的状态,一切都是无差别的,在感觉上达到不同而同的境界,所以说“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承上启下的语气词。不可得,就是不可以、不必要的意思。对待老百姓,就应一视同仁,应该不亲不疏,不利不害,不贵不贱,一任自然。
故为天下贵:故,语气词,用以承接上文,引起下文,可理解为乃,才能,就。为天下贵,为普天下视为最值得宝贵、最值得推崇、倡导的对象,指的是知者不言的君王。
意译
智慧之君治理天下,不会号令繁多,而是顺其自然;政教号令繁多,就不能算智慧之君。堵塞穴窍,闭上耳目,让光明和黑暗自然地混和匀称,让尘埃自然地均匀分布,让尖锐对立自行达到和谐平衡,让纷争自行解决而消失。君临天下,对待百姓的每一个人,不必太亲近,也不必太疏远,不必刻意为其谋利益,也不必刻意地伤害他们;不必把他们看得太尊贵,也不必把他们看得太低贱。这样才能得到天下人民的普遍尊崇。
理解
《老子》是向君王支招的建言,讲的是南面之术。他的基本理论是建立和治理国家,必须依道纪而行,要尊道贵德。尊道贵德的基本要求就是“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如何行不言之教?老子提出“希言自然”(23章),即不用发布太多的政教号令,任百姓自然自由生存发展。发布政令,严刑苛法,以高压态势迫使天下人俯首听命,是通常的思路和方法。但老子主张的是,君王应该不闻不见不言,感觉到光和、尘同、锐挫、纷解,感觉到的是自然和谐状态,一切都是无差别的,不同而同。对老百姓,不必以亲疏贵贱利害来对待他们,让他们自然自由地生存发展。这样才能得到天下的尊崇。
这一章从更深层次上讲君王如何才能做到“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3章)。其智者弗言,言者弗智的主张,也适用于普通人众。作为一种个人修养,为人处事的思想方法,深含不露,韬而诲之,对年轻人成其大器有指导意义。
能够知道自然之道奥妙的人,无法用恰当的言语予以表达;凡是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说明他并不了解自然之道的奥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才能了解其奥妙:
消除一切轻薄浮躁,排除一切纷繁杂念;隐去一切逼人锋芒,消解一切世俗纠纷;和缓一切耀眼光芒,将自己混同于世俗之中。这就符合大道了,就做“玄同”。
因此人们无法与他亲近,也无法与他疏远;无法使他得利,也无法使他受损;无法让他高贵,也无法让他卑贱。所以,这种境界为天下人所宝贵、所向往。
和其光,同其尘。个个深藏不露,好像他们是庸才,谁知他们的才能,颇有出于众人的;好像个个都很讷言,谁知颇有雄才大略而不愿久居人下的,但是他们却不肯在言语上、行动上显露自己。这就是“玄同”,也就是“塞光闭目”、“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的做法,这样就不会受到伤害了。
而这些聪明人,他们的出发点也在于此,他们怕自己耀眼的光芒得罪了别人。得罪了的人便成了自己的阻力,成了自己的破坏者。如果四周都是阻力或破坏者,在这种形势之下,你的立足点都会被推翻,哪里还能实现自己求知于人的目的呢?
这样的人才能把握合适时机取得大的成功。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提示: 对这一章的理解,是十分精彩的,政治家们有其理解,主要理解其为愚民蒙蔽的统治艺术,谋士们的理解,主要是指谋略与把握时机的思想,修炼家们的理解更为精彩,原来这一段话,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修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