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下发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通知(每周财经2010.06.07-2010.06.13)


一、        宏观经济要闻

国务院下发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通知

  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通过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须高度关注的问题,主要是融资平台公司举债融资规模迅速膨胀,运作不够规范;地方政府违规或变相提供担保,偿债风险日益加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意识薄弱,对融资平台公司信贷管理缺失等。为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抓紧清理核实并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

  地方各级政府要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并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

  纳入此次清理范围的债务,包括融资平台公司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债务经清理核实后按以下原则分类:(1)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2)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项目本身有稳定经营性收入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的债务;(3)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非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的债务。

  对原计划由融资平台公司承担融资的在建项目,对其后续资金应根据不同情况妥善处理。地方各级政府要严格审核项目投资预算和资金来源,各类资金要集中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经地方政府审核后,对还款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的公益性在建项目,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不得再继续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应通过财政预算等渠道,或采取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金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对使用债务资金的其他在建项目,原贷款银行等要重新进行审核,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信贷审慎管理规定及宏观调控政策等要求的项目,要继续按协议提供贷款,推进项目建设;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项目,地方政府要尽快进行清理,妥善处置。

  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持按照“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原则进行全面清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信贷资产安全。

  地方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有关债务人偿债责任。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债务,要按照协议约定偿还,不得单方面改变原有债权债务关系,不得转嫁偿债责任和逃废债务。融资平台公司等要统筹安排资金,制定偿债计划,明确偿债时限,切实承担还本付息责任。

  二、对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清理规范

  在本通知下发前已经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要按以下要求进行清理规范:对只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且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公司,今后不得再承担融资任务,相关地方政府要在明确还债责任,落实还款措施后,对公司做出妥善处理;对承担上述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同时还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运营任务的融资平台公司,要在落实偿债责任和措施后剥离融资业务,不再保留融资平台职能。对承担有稳定经营性收入的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公司,以及承担非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的融资平台公司,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规定,充实公司资本金,完善治理结构,实现商业运作;要通过引进民间投资等市场化途径,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善融资平台公司的股权结构。对其他兼有不同类型融资功能的融资平台公司,也要按照上述原则进行清理规范。

  今后地方政府确需设立融资平台公司的,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足额注入资本金,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不得作为资本注入融资平台公司。

   三、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管理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等的信贷管理

  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和担保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经清理整合后保留的融资平台公司,其融资行为必须规范,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须落实到项目,以项目法人公司作为承贷主体,并符合有关贷款条件的规定。融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要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讲求效益,稳健经营。

  银行业金融机构等要严格规范信贷管理,切实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要落实借款人准入条件,按商业化原则履行审批程序,审慎评估借款人财务能力和还款来源。凡没有稳定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的,不得发放贷款。向融资平台公司新发贷款要直接对应项目,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项目资本金的规定。严格执行贷款集中度要求,加强贷款风险控制,坚持授信审批的原则、程序与标准。要按照要求将符合抵质押条件的项目资产或项目预期收益等权利作为贷款担保。要认真审查贷款投向,确保贷款符合国家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要求。要加强贷后管理,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适当提高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风险权重,按照不同情况严格进行贷款质量分类。

   四、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

  地方政府在出资范围内对融资平台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实现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内部化。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机构和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的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均不得以财政性收入、行政事业等单位的国有资产,或其他任何直接、间接形式为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提供担保。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

  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充分认识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抓好落实。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和机构,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监督。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建立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核算和统计报告制度,以及融资平台公司债务信息定期通报制度,实现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的全口径管理和动态监控。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审计监督。要研究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都要严格遵守法律制度规定,确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对清理规范中检查出来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对清理规范后仍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规定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抓紧落实相关工作,并将工作落实情况于2010年12月31日前上报国务院,抄送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和银监会。

  

 

二、        重庆经济要闻

重庆政府公布今年重点项目名单 总投资达1万亿

     记者昨日从重庆市发改委了解到,重庆市政府日前公布了《重庆市2010年市级重点项目名单》。名单显示,今年我市将实施重点建设项目323个,总投资1万亿元;其中政府主导类176个,总投资6500亿元;市场主导类147个,总投资3500亿元;将力保实现完工项目60个、新开工项目60个。

    渝万城际铁路年内开工

    323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项目有32项,包括渝万城际铁路、森林工程、主城区公租房等项目;总投资50亿元至100亿元的项目25项;总投资30亿元至50亿元的项目28项。

   万州区发改委有关人士透露,渝万城际铁路铁定年内开工,该铁路长约240公里,时速不低于250公里。这条铁路通车后,从万州到重庆主城只需大约50分钟时间。

    除了32个重磅级项目,一批改善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项目将有力推进。红岩村大桥有望今年开建。该大桥3年后建成,将分流由石门大桥、高家花园大桥过境到九龙坡、大渡口、巴南等地车流。

    “五个重庆”“城乡统筹”成亮点

    “五个重庆”建设,成为重点建设项目中的一大亮点。“五个重庆”预计总投入2500亿元,其中,纳入重点建设管理的项目180个,年度预期投资超过1200亿元,占重点建设项目年度投资的65%。

    “宜居重庆”方面,开工建设主城区公租房500万平方米、拆迁改造主城区危旧房156万平方米、综合改造主干道环境等,年度投资360亿元,项目60个;“畅通重庆”建设,包括对外通道和市域交通工程100项,年度投资700亿元;“森林重庆”建设,完成500万亩森林工程建设,年度投资120亿元;“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建设,项目共17个,年度投资20亿元。

     城乡统筹成为另一亮点。今年主城外建设项目个数比往年增多,超过市级建设重点项目数量一半,包括万州、涪陵、黔江、长寿等地园区基础设施,云阳、忠县、石柱等地水利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重大招商项目将达100个

     今年,重庆市重大招商项目总数将达到100个,总投资4100亿元。其中投资规模100亿元以上的项目13个,较2009年增加5个。惠普及富士康、广达、英业达、思科等笔记本电脑项目成为亮点。

     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今年将优先考虑高新技术、低碳项目,围绕“6+1”支柱产业体系筛选工业项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今年,工业项目年度投资占重点项目投资比重近30%。

     服务业结构调整方面,江北嘴金融城(一期)、重庆环球金融中心、国际开发金融大厦等纳入重点建设项目。

 黔张常铁路前期工作推进

    今年,重庆市将着手推进安张铁路、黔张常铁路、主城至万州沿江高速公路、小南海水电站、万盛煤化100万吨二甲醚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

     黔张常铁路西起重庆黔江区、东至湖南常德市,途经湖北咸丰县、来凤县,湖南龙山县、张家界市,线路长355.5公里,有望下半年开建。该铁路将加快武陵山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围绕“西三角”、成渝经济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等战略规划我市将形成“十二五”重大项目库,力争重大项目储备投资规模达到2万亿元。

三、产业要闻

房企销售5月集体遭遇滑铁卢

新闻要点:6月8日绿地集团宣布,当天起对全国41个城市旗下近百楼盘实行全线优惠。这家上海规模最大的本土地产企业由此成为继恒大地产之后第二家宣布公开降价的行业巨头。

  在刚过去的5月,上市地产公司公布的业绩几乎全部回落,随着业绩压力增大,地产商的降价潮大幕正在徐徐开启,而随着绿地的加入,集体降价的范围第一次从恒大涉及的二、三线城市向一线城市蔓延。

   此次,绿地的降价让恒大不再成为一个个例。在绿地宣布降价之前,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公布的业绩表明,过去的5月让地产商们遭遇了一次集体性的滑铁卢。

  6月7日,复地集团公布5月份销售业绩。按照权益计算,复地5月份销售面积和合约销售金额比4月分别下降41.6%和32.6%。

  自4月份下旬新政出台以后,5月份成为楼市的分水岭,多数房地产公司在5月份销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据中银国际统计,5月份,预计房企销售平均下滑达到了37%以上。

  除复地之外,富力地产的最新销售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富力销售收入和销售面积与去年同期相比(下称同比),分别增长3%和下降21%。但从5月单月来看,同比降幅分别为48%和58%;而4月的降幅分别为49%和42%。

  同样遭遇业绩“腰斩”的还有龙湖和世茂地产。根据公司高管的公开表态,世茂地产5月的合同销售收入较4月下跌40%;龙湖5月的合同销售额相比4月同样跌近40%。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一线城市5月成交量减少一半,在其监测的30个城市中,成交面积几乎全线下跌,跌幅约44%。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及南京均跌至历史最低水平。

   早报记者了解到,龙湖、万科近期或即将上市的上海楼盘,都已有调价计划。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国内排名前列的地产商纷纷放弃价格防线,已经胶着近一个月的楼市有价无市僵局或将因此被打破。

 

  6月8日绿地集团宣布,当天起对全国41个城市旗下近百楼盘实行全线优惠。这家上海规模最大的本土地产企业由此成为继恒大地产之后第二家宣布公开降价的行业巨头。

  在刚过去的5月,上市地产公司公布的业绩几乎全部回落,随着业绩压力增大,地产商的降价潮大幕正在徐徐开启,而随着绿地的加入,集体降价的范围第一次从恒大涉及的二、三线城市向一线城市蔓延。

暧昧的万科

  绿地的全国性降价“毫不遮掩”。这家从去年起就宣告今年预备迈入千亿级企业的沪上本土地产巨头,昨日在各家媒体打出广告,宣布从6月8日起,对其遍及全国41个城市的项目,推出不同程度的优惠措施。

  恒大是此轮全国性降价的领头者。5月4日,恒大地产宣布将对全国所有在售楼盘进行8.5折促销。资料显示,恒大在全国的土地储备已超过5000万平方米,57个项目分布在25个主要城市。

  万科如今态度依然暧昧,这家2007年高调降价的企业似乎决定不再做出头鸟。尽管已经不止一家媒体爆出万科即将在6月进行调价,但万科总部始终没有明确表态。不过,按照万科总裁郁亮此前的言论,该公司将会在各地按照“合理价格”进行调整。到目前为止,万科包括南京、北京等地楼盘已经出现明显价格回调。

销售额集体回落

  此次,绿地的降价让恒大不再成为一个个例。在绿地宣布降价之前,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公布的业绩表明,过去的5月让地产商们遭遇了一次集体性的滑铁卢。

  6月7日,复地集团公布5月份销售业绩。按照权益计算,复地5月份销售面积和合约销售金额比4月分别下降41.6%和32.6%。

  自4月份下旬新政出台以后,5月份成为楼市的分水岭,多数房地产公司在5月份销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据中银国际统计,5月份,预计房企销售平均下滑达到了37%以上。

  除复地之外,富力地产的最新销售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富力销售收入和销售面积与去年同期相比(下称同比),分别增长3%和下降21%。但从5月单月来看,同比降幅分别为48%和58%;而4月的降幅分别为49%和42%。

  同样遭遇业绩“腰斩”的还有龙湖和世茂地产。根据公司高管的公开表态,世茂地产5月的合同销售收入较4月下跌40%;龙湖5月的合同销售额相比4月同样跌近40%。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一线城市5月成交量减少一半,在其监测的30个城市中,成交面积几乎全线下跌,跌幅约44%。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及南京均跌至历史最低水平。

降价潮向一线蔓延

  在5月楼市变“冷”的情况下,首先开打价格战的恒大第一个尝到了降价的甜头。据恒大6月8日公布的5月销售业绩,该月恒大实现合约销售额40.5亿元人民币,创今年以来单月最高纪录;合约销售面积64.0万平方米,合约销售均价每平方米6326元。当月恒大的合约销售额较2009年同期增长328.6%,销售面积增长240.3%,销售均价增长26.0%。

  恒大新闻稿显示,恒大5月合约销售额占比较高的地区包括:重庆、成都、合肥、广东、沈阳、太原、南昌等;由于8.5折促销及其他因素,天津、包头、合肥、西安、沈阳、太原等城市的合约销售额相比4月有较大升幅。截至2010年5月底,恒大累计实现合约销售额161.8亿元,合约销售面积累计为253.3万平方米,合约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6387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50.8%、85.2%、35.5%。

  业内人士分析,恒大的主要项目集中在二、三线城市,5月房价8.5折促销这一举措,使得恒大在二、三线城市销量大增,同时这也让恒大成为最近公布业绩的地产公司中少有的业绩不降反增的地产商之一。

  伴随着绿地的降价,降价范围第一次从恒大涉及的二、三线城市向一线城市蔓延。在绿地名下的楼盘中,包括上海10余个楼盘,另外还有北京项目。

  早报记者了解到,龙湖、万科近期或即将上市的上海楼盘,都已有调价计划。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国内排名前列的地产商纷纷放弃价格防线,已经胶着近一个月的楼市有价无市僵局或将因此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