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格是被指导出来的?


 高价药是被指导出来的?

 

    中央媒体已经注意到我“全民免费医疗”的呼吁,我只是点题,让大家去讨论和主张。目前药品价格非常不合理,不能只怪物价部门,物价部门的思考也许是迫于无奈,受影响因素和部门太多太多了。可能很多人没有看26日中央新闻频道的《新闻1+1》,我看了。这期的内容针对创1300%利润率的芦笋片“上市”之后,又有恩丹西酮以利润率高达2000%虚高“上市”。俗话说,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中央新闻频道尖锐地问:究竟还有多少这样的暴利药在压榨着百姓的钱包… 靓女主持人董倩主持了本期节目:

     一直到今天,公众对于利润率高达1300%的芦笋片事件的讨论仍然没有降温的迹象,在整个国家正在推进新医改的背景下,大家需要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

    主持人:

    国家发改委将会采取四项措施来加强药品价格的管理,进一步降低虚高的药品价格。昨天国家发改委宣布,要进一步采取四项措施加强药品价格管理,加大对流通环节恶意加价,牟取暴利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降低虚高的药品价格,这四项措施包括,对属于企业自主定价的药品,加强市场购销价格调查,对政府指导价药品加强成本审核,建立基本药物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改进药品价格管理方法。

    一周前,在北京举行的2010全国深化医卫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也表示,要切断不合理利益链条,解决药价虚高问题。

    目前发改委就正在全面摸底排查,寻求治理药价的良方,出厂价15.5元,到了患者手上就变成了213元,今天全国各地的芦笋片价格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记者郑丕贤说:我了解到不是一个品种是这样,还有其它品种也是这样,出厂价只有医院零售价的十分之一,或者是七分之一,八分之一,这种药是很多的。

     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正在修订药品价格管理办法,降低招标采购等市场交易价格的方式方法还正在探索中。

    人生病,用药治,药价生病,到底用什么方法治?天价药的根源究竟出在了什么环节上?它会不会让我们此时正在努力推进的医改再次出现问题?发改委此次推出的四项措施能解决群众关心的高药价问题吗?

    主持人:王教授,上星期我们关注这个问题的时候,利润率是1300%,今天再关注这个问题已经到了2000%,下周如果我们再关注一下的话,有可能到20000%。当然咱们言归正传,你觉得出现这么高的药价,药价虚高,核心的问题到底在什么地方?

    特约评论员王锡锌:我觉得这个价格过高,无非是两个方面出了问题。第一个问题可能是整个市场,医药的购销,我们表面上看是一个市场,但这个市场已经被严重地扭曲了。可以说药的病,一方面是市场流通体制出了病。另外一个我们也知道,流通机制环节太多,消费者没有选择权,没有任何博弈的价值,所以政府来监管,但政府的价格监管看起来在某些环节也出了比较大的问题,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指导价格本身就虚高,所以这两方面如果同时失灵,那带来的的确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主持人:您说的是市场失灵了出现了问题,政府的指导价也失灵了,所以出现了问题。发改委说,要对政府指导价的药品加强成本审核,您觉得他能解决的问题在什么地方?

    王锡锌:发改委开出这样一个,我们姑且把它叫做药方,有人说是猛药,我觉得它的核心其实就在于想强化价格的监管,因为我们现在市场上一部分是政府定价的,这个可能这一次没有去说。主要是企业自主定价的,企业自主定价,在定价这方面好像企业说了算,但是流通环节我们知道,环节太多,每一个环节都要加码,这里面购销价格的监管,其实就是要使得流通环节不要过分地增加所谓的利润,抬高价格,防止暴利,这是一个。另外一个,对于政府发布指导价这些药品,最关键的政府如果要发布一个精准的指导价,前提是什么,前提必须是要能够摸清药品的生产的成本,如果你摸不清楚,情报不准,信息不灵,最后就像我们上一次看到芦笋片,价格部门说,我们的确有一些不作为,不到位,因为信息不灵,所以有许多药品如果指导价,在成本核算上没有搞清楚。可能高价格往往是被指导出来

    主持人:好,接下来不妨再听听另外一位业内人士的观点,我们下午记者采访了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的副会长王波,听听他怎么说。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波:你们报道里举的四川的例子,这个企业我去过,这个例子其实还不够典型,还有比它的价格差异更大的,药品的价格,就是经过的环节越多,它的价格差异就越高。缺的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就是说我们定价,价格形成机制是什么,坐在办公室,就能核对出真实的价格吗?原来我们叫成本加成,就是说你企业报我的成本是多少,然后这个成本,我们给它留所谓的多少利润。但是这个事情就是说很难调查清楚,到底真实的成本是多少。

    主持人:王教授您看,我们比喻一下,发改委对这这种病也是对症下药,但怎么能避免药价,就像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这种虚高的问题一样,发改委这些药能够真正起到作用?

    王锡锌:我觉得猛药不猛药,我们现在还不能看出来,但最重要的,也许在这个阶段,我们是看到,它可能是一个真药,为什么讲真药?的确是命中了,就市场监管这个环节来看,最核心的一个问题,价格一定得控制住。如果你想控制住的话,最重要的是摸底,比如说政府指导价,我们刚才提到了,政府指导价,如何把价格摸底摸出来,刚才我们通过王波会长谈到这个问题,我觉得如果要想让发改委开出的这个药真正地发挥实效,可能有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我们接下来肯定要好好做,那就是价格摸底,如何避免像王波会长讲到的,坐在办公室里填填表,如果是那样的话那可能,这一剂虽然是我们想把它变成一个猛药,但最后产生效果可能还值得我们怀疑。

    解说:在芦笋片事件被曝光之后,湘雅二医院新闻发言人曾对记者表示,我们希望媒体好好剖析一下此事,干脆把整个利益链条全部揭开,看药品的暴利到底被谁拿走了,我们很冤,我们医院也是事件的受害者,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表态。

    湖南省纠风办工作人员:我们正在组织调查,就是从进价,从用品,湖南市场的需要,还有整个这些相关情况,我们都要搞清楚的。我们目前还没有发现(官员)参股,现在我们还在调查阶段,具体时间也不能说哪个时间完成。

    解说:另外在整个政府药品招标采购过程中,受委托负责招标的湖南振湘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到底是不是长沙许多大型医院所言,是一家代表政府部门的“红顶”公司,一切也许还需要等待调查组所公布的最终结论。

     主持人:的确是值得好好解剖,我们在说芦笋片,从十几块钱的出厂价,然后政府指导,就指导成为了两百多块钱,这个指导的过程,是哪些职能部门参与了?如果是执行发改委这些治疗措施,还要这些部门的话,那我们怎么能够再相信他们?

    王锡锌:其实这里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就是整个由生产出来到医院这样一个流通环节,当然这一部分可能是需要其他多部门联动。就发改委这一块儿来说,它最核心的是一个价格监管问题,但价格监管问题其实以前也有,谁来监管,当地物价部门,可是我们如果要解剖芦笋片这个个案,恰好可能出问题最大的就是指导价,这天花板本来是用来指导高限价的,可是你这个天花板太高了,留出的空间很大,这时候指导价的制定就成为核心问题。

    主持人:所以说刚才那个问题,如果说是同一拨人,原来是他们指导出来的,现在要执行发改委的规定的话,他们能执行吗?

    王锡锌:其实如果做价格调查,因为我们讲的发改委四项措施里面,价格调查,价格摸底其实是核心,而价格调查、价格摸底谁来负责,职能部门,最主要的还是物价部门,而物价部门往往又是当地,按照管辖权来说,当地的物价部门。所以这一部分人能不能够真正地把这个价格摸清楚,情报搞准确,可能是落实发改委未来政策关键。

    主持人:有人这么说,药价这么高的利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流向医院了,医院在里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前不久我们的记者也采访过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的会长于明德,我们听听他分析一下医院在整个链条中的作用。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政府都想要药品价格降低一些,但是你防不胜防,因为需求方是医院,医院是医药企业的“上帝”,医院需要什么,需要怎么做,那么企业必须去满足它,否则你就得不到这份合同。医院希望,希望这个价钱高一点,希望给我多一点,企业拿什么给它多一点,就得把价格做高一点,从中拿出一部分再给医院送去,这才能满足医院的要求。(这是一个新观点,是不是,大家也可以评论。)

    主持人:很多人都说医院有问题,但是我不知道您注意到没有,刚才短片里面湘雅二医院说了一句他们也有苦衷的话,这么说,“我们希望媒体好好剖析一下这件事,干脆把整个利益链条全部揭开,看药品的暴利到底被谁拿走了”,这话里有话?

    王锡锌:医院可能感觉到挺冤枉,因为现在我们谈到整个药品的高暴利,暴利到底流向谁,这个链条很长,现在可能很多人分析,包括刚才里面我们记者拍到的那位经理,他也说了,可能一个芦笋片80块钱就到了医生这里。所以医院,医院在这里有点叫委屈,我想可能第一是心态上,他可能知道很多情况,他心态上有一点不平衡,为什么不平衡,可能这里面想到,第一个医院可能心知肚明,医生在这个药品最终端的销售上,他可能是关键,刚才于会长讲了医院是需求方,是“上帝”。但是真正的对药品的出口终端两说,医生可能是上帝的上帝,因为他处方权,你消费者没有选择,患者没有选择。

    所以他可能讲到,在医院之外有医生,可能还会涉及到整个链条里面,还有各种各样的代理商等等这些利益链。

    主持人:你说医生和医院难道不是一个共同体吗?

    王锡锌:可能我们从面上看到的,台面上看到的,医院拿到的只是15%的加价提成,就是这个利差问题,而且15%医院还可以说,我这是符合规定的,发改委有规定,所以他感觉到,最大头不是我拿来的。

    主持人:但是除了医院,跟医有关的之外,医院的话里面,是不是还会意指其他的部门?

    王锡锌:我觉得如果你从销售的链条来看,既然有这么高的利润差,有这么高的价格差,有利润。

    主持人:可不是医生和医院都拿。

    王锡锌:这里面可能包括像我们看到,我们就可以分析到,我们国家税收这块儿来看,价格的差距里面,要征收增值税,增值税17%,那你一个芦笋片十几块钱出来,到两百多块钱卖出去,价格差别很大,这个价格如果严格,销售链条严格执行国家税收法律的话,它要交17%的增值税,这个价格差。

    除了增值税之外,还有营业所得税,营业税,所以这里面,可能医院也在抱怨,这里面可能我还有税收,可能政府地方和国家财政里面,也有一部分拿出来,所以我觉得这里面话里有话,不过我倒是觉得,真正我们应该把利益链条全部展现出来,看看利益到底流向哪里,因为在这里我觉得非常关键,这些利益本来应该是,它是从消费者、患者那里拿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我们的政府也是冤大头,因为有许多药品是要进入医保的,要报销的,其实政府也白白地拿出这些钱来做冤大头。

    主持人:刚才您说的17%的增值税还有营业所得税,这是我们在合理合法的面收的这些钱。其实还有一部分钱,比如说医药代表和医药公司之间采取一种不合法的手段开具的,这也是在里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王锡锌:其实我们看到,就一些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