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第一”不如“责任第一”


    5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发布全球500强企业排名,中国石油首次超过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业。这也是中国企业头一次登上按照市值排名的全球500强企业的宝座。

    中国企业首次登上“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这本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情。但令人诧异的是,国人不仅没有为之感到骄傲,相反,各种讥讽、质疑的声音却是纷至沓来。

    这是国人走向成熟的一种表现,它表明国人不再为某些虚名所迷惑。毕竟这种“全球市值第一”并不能说明什么。它不能改变中国石油劳动效率远低于埃克森石油公司的局面,也改变不了中国的油荒的问题,也改变不了油价一路上涨的局面,更改变不了投资中国石油A股股票的投资者被套牢的局面。

    象中国石油这种举全国之力的高度垄断型企业,夺得“全球市值第一”实在不是一件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石油又是举全国之力,更何况,近年来全球性经济危机一直困扰着欧美经济,而我国今年一季度国内GDP增长达到令世人震惊的10.9%。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石油夺得“全球市值第一”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除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之外,我国上市公司畸形的股权结构也为中国石油夺得“全球市值第一”立下赫赫战功。中国石油拥有A股股份1619.22亿股,其中流通A股只有40亿股,未流通A股高达1579.22亿股。今年3月31日,中国石油A股的收盘价为每股12.84元,这其实只是40亿流通A股所对应的价格,一旦1579.22亿股限售股上市流通,中国石油的股价必然大幅打折。但中国石油大量未上市股份却统一按40亿流通股所对应的价格来计算市值,其市值明显充满了泡沫。

    当然,对于国人来说,“全球市值第一”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市值第一”的公司必须承担起与之相般配的社会责任,“全球市值第一”甚至远不如“中国责任第一”。但遗憾的是,在这方面,中国石油的表现并不能令人满意。

    首先,从业务上来看,中国石油作为大国企,理应起到保证石油供给,维护石油价格稳定的作用。但实际情况却是近年来油荒频频出现,而中国石油与中石化“两桶油”成了国内油价上涨的最主要推动力量,甚至在国际油价下调时,国内油价通常是跟涨不跟跌。即便是在6月1日,发改委在下调成品油价格的同时也不忘提高天然气价格。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差不多是70美元/桶的水平,较2008年最高峰时的147美元/桶腰斩了一半以上,但目前国内居民液化气价格却基本上与2008年最高峰时接轨,石油巨头们为维护液化气价格的稳定到底做了点什么事情,不能不令人怀疑。

    其次,在证券市场上,中国石油更加缺乏回报A股投资者的意识。由于2007年中国石油回归A股时的高价发行、高价上市,以及中国石油上市后的持续下跌,中国石油的股价由上市时的48.60元,跌到目前的不足11元。中国石油因此成了中国股市第一套。把投资者深深套牢,却不能给予投资者以必要的回报,这显然不是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之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