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网志年会五年纪事(下)


    

http://docs.google.com/View?id=dcf6b2vb_10cbx8vqd9

一个开放会议的城市之旅

——中文网志年会五年纪事


广州: 和而不同,多志兴邦

 

2008年在广州举办的中文网志年会延续开放组织的精神,由原有的部分组织团队和活跃的年会参与者组成该年度的组织委员会,负责总体策划和协调。同时,本地志愿者团队负责当地的会务工作。这一社区自治的模式奠定了年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例如,2008年的核心成员之一陈欢(Tangos Chan)就是早先05年会议的演讲嘉宾之一。

 

参与历届年会的庄秀丽老师在评论08年会时说,简陋与丰富的独特反差。简陋到老虎庙形象称之为车间会议。丰富到杨恒均赞之为丰富的思想这届会议第一次采用了主会场和分会场的平行会模式,主会场进行多元议题的嘉宾演讲和讨论环节,分会场则进行专题而深入的沙龙讨论,包括女性与博客、维基百科社群、未来教育二十年蓝图、公益2.0等。

             

这一届年会有许多亮点:晚上除了传统的自发组织的聚餐、茶聚外,会场还继续开放,台湾网友组织了别开生面的Punch Party。几位来自台湾的活跃blogger分别在7分钟的时间限制内分享各自独特经历和思考。这次年会也是海外博客参与最多的一次,包括美国著名IT blogger和互联网营销专家Robert ScobleShel Israel

 

连州:微动力,广天地

 

2009年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从2005年到2008年,年会一直在变化,从当初更像一个互联网圈子的聚会专注于技术话题,发展到跨界交流的聚会;话题也逐渐扩展到教育、公益、创意、人文、社会等多元议题。这一趋势在2009年尤其显著。

 

2009年的中文网志年会由公益旅行组织多背一公斤(1kg.org)联合主办,在风景胜地连州地下河举行。公益和旅行自然也成为这一届年会的特色。年会的会场在地下河的入口岩石洞口,一部分在洞口内,一部分在洞口外,连接着广博天地——非常契合年会的主题广天地。山高路远,粤北的连州小城,一夜间来了一百多位大腕级人物,还有众多金发碧眼的老外,着实让当地民众受到了惊吓希望自此之后,连州成为驴友们一个新的旅游目的地。 

 

年会邀请了知名传播学者胡泳做主题演讲。除了延续传统的公益板块和教育板块之外,也展示了过去一年网络圈子的进展:例如科学松鼠会、可能吧和TEDtoChina项目的分享。年会组织者之一Herock评论说,“这一届的年会参与者显得关注别人比关注自己更多,他们对待技术的态度,比起‘玩’来,更像是‘用’” 。

 

在这次的会议上,微博客成为核心的讨论议题,虽然微博客不是blog,但人人媒体、自由分享、自由表达的精神却一脉相传,可以说微博客是网络技术参与社会的微动力的典型代表之一。年会组织者之一薛莹评论说,微动力,每个人都是微观的,个体的,但是代表着这个时代。这个不安分的群体,是有想法、有理想、坚持自己价值观的一群人吧

 

永远在线的开放会议之旅

 

作为关注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的会议,网络上的交流自然也成为整个社区的一部分。每届年会虽然只有两天时间,但是网络社区的Cnbloggercon这个年会专属标签却永远在线,没有亲临现场的blogger就通过参与在线社区来参与年会。在Flickr Del.icio.us FriendFeed Diigo YouTube Yeeyan Douban Google Blogs SearchTechnorati等各类以分享为中心的网站,Cnbloggercon 标签和帐号下聚集了参与者分享的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各类资料。这些参与者的分享和描绘汇聚出年会的全貌,可以说人人媒体(We the Media)这一理念的最佳示范。

 

陈欢(Tangos Chan)是2008年年会的组委会成员之一,他这样写道说起年会上的议题,其实不同的意见还是挺多的。但多元化的议题我觉得正是年会的魅力所在,所谓和而不同,在国内几乎找不到第二个类似年会这样的跨领域,跨界的自由交流的会议了,有这么多来自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人能够在一年中抽出两天的时间聚在一起自由的交流和碰撞,的确是一件很难得的事。当然更多的这种交流发生在场外,而不是在年会的议题中。年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觉得它就象一个虚拟的NPO组织,也需要去考虑自己的战略定位和发展问题,需要去运作年会的品牌,需要更加专业余地将从方方面面去完善它。正如在年会上的不少议题都从自己的角度在阐述着Change We Need,作为年会自身,也需要不断地创新、求变和改善。这样,才会让我们对每年的11月充满着期待。”

 

台湾网友Vista在参加了05年的会议之后,这样写到:值得观察的并不是这次活动的短期内容,而是这次活动的去中心化和blog参与形式,是不是揭示整个网络世界一个值得注意的发展。这次中文网志年会的组织方式已经明白指出,首先它象征了某种网络民主或公民组织的可能性,再来是人人都是会议的中心,而不是以往一般的主从概念。这几点可以约略观察出未来Web 2.0对于世界的影。”

 

201011月,中文网志年会将回到它的第一届举办地点上海,这一届会议主题暂定为创新意,创新业。它将延续以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为中心的跨界交流,覆盖创意成果、创意工具、技术创业、公益创业等多项议题。让我们再次聚首,继续不安分的开放会议之旅。

 

中文网志年会小档案

届次

时间

地点

主题口号

参加人数

第一届

2005115-6

上海

平等心,众生志

320

第二届

20061028-29

杭州

众志成城

300

第三届

2007113-4

北京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00

第四届

20081115-16

广州

和而不同,多志兴邦

500

第五届

2009117-8

连州

微动力,广天地

?

 

开放会议组织攻略

1. 专注分享,忘掉商机
与专业会务公司通过组织会议来赢利不同,开放会议的组织者专注于创造一个自由分享的环境,让参与者进行纯粹、自由的分享和交流,激活灵感和创意。

2.社区自治,民主决策

一个开放会议能够成功,证明其背后已经有一个成熟的社区。开放会议的目的是服务于社区,核心成员和活跃社区成员组成组织委员会,进行总体协调和头筹,确保一致性的品牌精神和活动方向。

                          
3. 群体参与,分工协作
开放会议的组织过程本身也是交流和协作的过程,每个人都是志愿者,根据各自意愿、能力和时间等情况,社区成员可以参与各类事务。

4. 品牌设计,统一识别

由于开放会议大多数属于松散性的协作组织,因此一个精彩的品牌识别设计,可以凝聚整个社区的注意力。当这个设计活跃于整个过程,并且具有历史,就会跃升为社区图腾,成为激活人们社区记忆的金钥匙。

5. 单一标签,多元聚合

在确定品牌名之后,需要确定一个和品牌名完全一致的标签(tag) 并广泛传播这个标签给社区成员,让他们在多个网络分享社区里一起使用这个标签来聚合多元化的内容。

6. 草根传播,人人媒体

开放会议特别注重通过网络进行的草根传播,每个参与者和关注者都是报道者。每个人的体验和分享,汇聚在一起,描绘出会议的全貌。


7. 自由灵魂,随性分享

打造随意、愉悦、 轻松的交流环境,让参与者自然进入高度兴奋的分享状态。不必拘泥于太正式化的会场,席地而坐可能是最舒适的安排。

8. 锁定日期,尽早传播
具体执行的首要原则是锁定日期,把这个日期设计到品牌宣传图片中,尽早广泛地传播这个日期,让这个日期在演讲嘉宾、参与者和志愿者的日程表上占据一席之地。

 

9. 多元议题,跨界交流
即使是专业性社区成员的交流会议,也可以从意义的层次提炼主题,设置多元的讨论议题,吸引跨社区的成员参与,达成多元思维、跨界交流的碰撞,为与会者带来更多刷新大脑的机会。

 

10. 鼓励创意,大胆实验

如果社区成员动员起来,会议进程中会诞生花样百出的创意,小创意可以立即实施,大创意可以进行实验和测试,如果效果好,可以在后续会议中继续采用。每一次会议的组织过程,都是整个社区的团体学习,是社区自我进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