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央行新闻发言人的此番表态,无疑是近期人民币将适度升值的一个明确信号。
一段时期以来,欧美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甚是高涨,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致函G20国家领导人提出:“部分已经拥有大量贸易顺差的国家仍严重倚赖出口,我想再次强调,市场导向的汇率对维持全球经济活力至为重要。”有关各方分析认为,此番言论虽然没有指名国家,但很明显是针对中国。而国内对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一直存在争议,主张升值者认为有利于缓解压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从而更好地提振经济景气;反对者则认为人民币升值存在现实和潜在的风险,不但会直接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削弱关联企业的全球竞争力,进而会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走向滞缓;而且人民币会因此而被日益贬值的美元拖累。
央行发言人透露的这一改革信息,可以说既是对两种观点争议表明的态度,也是对奥巴马及欧洲各国要求人民币汇改的回应。至少传递出这样几个信号:
其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全球话语权的不断扩大,不但具有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自主调整人民币汇率的意识,更具备了自我决定人民币升值与否的能力;
其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在抵御全球金融危机中发挥了举世瞩目的作用,也让世界各国刮目相看。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改革意向,无疑表明中国政策既不会屈从于国外压力,也充分考量全球经济总体走势,体现自己在平衡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能力和责任,从而更加凸显全球经济贸易中人民币角色的重要性;
其三,中国近期持续增持美国国债,已经高达9000亿美元,居各国之首。中国与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在经济发展中的互为依存、互相制约显而易见,从大局角度考虑,从双赢和多赢的原则立场出发,作必要的有限“让步”,体现出决策智慧。关键在于如何巧妙把握时机和幅度,既能体现自身在全球经济中日益扩大的影响力,又不受制于人,恪守独立自主原则,确保本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