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集中不集权


  集中,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研究讨论重大问题、进行重要决策时,充分发扬民主,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集中。没有集中就没有统一,就无法形成坚强的核心。但是,集中不等于集权。“一把手”不能搞“一言堂”,大小事情“一把抓”,更不能越俎代疱,而应对班子成员明责授权,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否则,班子成员有职无权,就会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产生压抑感和消极心理,整个班子就会出现气不顺不齐的现象。对此,一把手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统”与“分”的关系。领导班子是一个主副搭配、分工合作的有机整体。这种整体性,要求在班子中确立一把手的核心地位,形成一把手适度集权的权力中心,以实现整个班子思想和步调一致。这就是所谓的“统”。领导班子又是一个拥有一定权力和负有特定责任的群体。这种责权的一致性,要求在班子中适度分权,使每个成员责权对应,有责有权、有权尽责。这就是所谓的“分”。正确处理“统”与“分”的关系,是一把手协调班子的一个经常性课题。“统”的过多,权力过分集中于一把手,就会降低副职的权威,挫伤副职的积极性,还会使一把手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分”得过多,使副职权力过大,又会导致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要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关键在于“度”的把握。这个度就是班子的职责权限和动作规则。一把手要带头搞法制而不搞人治,做到该“统”的“统”,该“分”的“分”。这样,就能在领导班子中形成“统”“分”适度,责权相宜、团结和谐、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 ; ; 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即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关系,决策权集中于集体,执行权委托给个人。对此应把握三点:一是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凡属大局问题、长远问题及重要的人事问题,无论是实行何种领导体制,都提交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坚决避免个人或少数人擅自决定重大问题。重大问题不允许“先斩后奏”,各行其是,也不允许个人许愿。

  二是必须会前通气协商。一把手与副职之间建立谈心交心制,坚持常商量、早通气、在谈心通气中统一思想,把问题尽量解决在会前,避免会上议而不决现象的发生。

  三是对集体决策了的事情,个人有不同意见允许保留,但必须服从和执行集体的决定,不允许个人不执行组织决议。这是对每一个领导干部党性的一种考验。

  应当指出的是,做为一把手,要有主观见解,但要克服主观主义。主见,是对事情确定的意见,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胆识和魄力。对事情缺乏主见,优柔寡断,是很难胜任领导职务的。如果“一把手”无主见。人云亦云,班子就会群龙无首,无所适从。主见不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而是来自于明上情,知下情,来自于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来自于集思广益,主见不是主观,不是听不得不同意见,唯我正确,固执已见,意气用事,独断专行,否则,就会离心离德,为害非浅。任何问题的讨论,一把手都要做到既言之,则听之,再思之,择其善者而从之,统一思想而决之,以保.证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要敢于及时拍板,但要避免强行决议。任何决策都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时效性。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成功失败并存,机遇真假虚实同在,决策中班子成员思想难统一的问题比过去突出,一把手不能因意见分歧而不决策,也不能因为意见分歧而强行决策。作为一把手要做到多谋善断,就要经常与上级领导谋,把握方向,经常与副职谋研究解决的办法;经常与机关同志谋,耳聪目明;经常与基层的同志谋,检验决策行不行。防止决策前不调查不研究,拍脑袋;决策当中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盲目拍胸脯;出了问题,后悔得拍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