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国企“贪婪”需要痛下决心


  

世界的金融中心华尔街多年来都是中国金融界学习的标杆,而学习接受最快的就是金融机构高管的天价薪酬。于是,中国金融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很快跃居各行业之首,而银行业平均工资水平(人均年薪19万元)又居金融业之首。如果中国金融界(银行界)能学到华尔街的管理水平,能为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能在市场上赚到大钱,高管拿天价薪酬也无可厚非,怕就怕金融机构高管只学习接受天价薪酬,而不学习与接受金融知识与管理水平。

  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央审时度势,及时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2009年的天量房货,银行资金面吃紧,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银行亟待补充资本金。银行本应从内部挖潜,从降低管理费用入手补充资本金,可是我们的银行却一面享受着高薪,一面创新收费项目,从小额点钞费到换折费等,另一面又向市场圈钱14家上市银行拟通过市场再融资5000亿,目前,仅已获批的工、建、中、交四大行再融资总额就高达2870亿元。这充分说明了银行业的贪婪。银行圈钱遭到市场用脚投票,中国银行实施400亿可转债发行的当日,中国银行大幅下跌5%以上。

  如果仅银行从业人员贪婪并不可怕,可怕是还没有发现国有企业不贪婪的,原中石化董事长陈同海月消费高达120万,平均每天挥霍4万元,该企业装个吊灯就花了1200万元。就是这样的企业,竟然以炼油亏损为由一面向国家要补贴,一面提高油价,可见其贪婪程度。中石化炼油亏损难道不能从内部挖潜,不能从降低管理费用入手加以解决?中石化的做法甚为民众反感。除石油石化企业之外,我国的电力、自来水企业也是一样,贪婪无度,他们享受着高薪酬、高福利,却不思革新创新,只要企业发生亏损,马上就要求物价部门组织价格听证会,听证会一开,价格就上涨,人们形象地将价格听证会称之为价格上涨会。

  国有企业,特别是资源类垄断国有企业,利用着国家的资源,享受着国家的优惠政策,理应在改革创新方面多下功夫,多讲奉献,多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可是我们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却视国企为私人企业,想怎么消费就怎么消费,想怎么享受就怎么享受,反正企业亏损由国家兜底。
  治理国企贪婪,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转变思想,转换角色,要以服务人民大众为己任,不能仅将自己看作国企的娘家,处处护着国企。如果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仅将自己看作国企的娘家,那么就人为的将企业分为了三六九等,基于此而制定的政策能公平吗?这样做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以,要想治理国企“贪婪”,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一定要摒弃自己是国企娘家的思想,立足本职,服务民众,而不是为国企服务。
二是要加快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改革不合理的管理体制,改革不合理的企业利润上缴机制,改革不合理的薪酬机制。在管理上,国家要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倒逼国企从内部挖潜;在利润分成上,国企除了上缴税收之外,还要将一定比例的利润上交国家;在职工收入上,国家可以根据行业的不同,制定具有一定波动幅度的薪酬标准。

  三是逐步放开市场,允许民间资本与国资双向进军,从而推动国企变要我改革创新我要改革创新向国家要政策注重从内部挖潜、主动降低管理费用从而提高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