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郑垧靖的“实”


有感于郑垧靖的“实”

  

  郑垧靖,一位17年如一日奋战在基层的宣传干部,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多年来,他多方协调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积极带领群众发展烤烟、茶叶等产业,探索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先后多次参与并出色完成了山体滑坡抢险、土地整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急难险重任务。但是,这位普通的基层宣传干部,终因积劳成疾,于2009年12月13日,倒在他工作、生活了一辈子的土地上,年仅38岁。

  中共云南省委作出关于追授郑垧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6月12日,郑垧靖同志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开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亲切看望郑垧靖同志的亲属和报告团成员。李长春强调,要深入开展向郑垧靖同志学习活动,教育引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学习他忠诚于党、追求真理的坚定信仰,扎根基层、情系百姓的人生追求,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优秀品德,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扎实推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6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开展向郑垧靖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要求各级党委宣传部门、中央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要深入学习郑垧靖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郑垧靖同志的崇高精神。

  在郑垧靖的崇高精神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实”字。“事事做实利发展,一事不实害万代。”——摘自郑垧靖2008年10月13日参加乡党委班子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正是凭借“务实”、“踏实”、“求实”、“扎实”,郑垧靖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成为了党的好干部、群众的“贴心人”、时代的先锋和楷模。

  郑垧靖的“实”,体现在信仰上的实实在在,不玩空的,不搞假的,是真的忠党、室的爱党。他始终坚持忠诚于党、追求真理的坚定信仰,热爱党的事业、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党性修养锻炼,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忠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先进性。他用自己“实在”的方式方法,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用自己“朴实”的行动做法,践行党的宗旨和思想。对照郑垧靖,那些立场不坚、背离宗旨的所谓“官员”们颜面何在。

  郑垧靖的“实”体现在追求上的实实在在,始终把百姓当亲人,视群众为父母。他始终坚持扎根基层、情系百姓的人生追求,始终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百姓需要的宣传,更好地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结合起来,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贡献自己的智慧力量。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党员干部,对群众没有真感情,对百姓没有实情意,追求自我,满足自我,却失去了百姓的心。

  郑垧靖的“实”体现在工作上的实实在在,不飘浮、不务虚,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创业,任劳任怨奉献。他始终坚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优秀品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说真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立足岗位、真抓实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他一身迷彩服,一双黄胶鞋,一只军挎包,风尘仆仆地奔走在乡间地头、千家万户,无怨无悔、无私奉献,见证了他的扎实干事。从事基层宣传工作近7年,郑垧靖跑遍了这个偏远山乡的村村寨寨,把党的大政方针、富民政策、科技知识传播到田间地头。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郑垧靖。办公室里亮到最晚的那盏灯见证了他的勤奋和坚守。郑垧靖在工作上的“实”,值得每一位公务人员、党员干部学习和效尤。

  郑垧靖的“实”体现在生活上的实实在在,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他始终坚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勇于拼搏,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精力投在事业上,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追求更加高尚的道德目标。相比之下,我们的个别党员干部,不能是非面前保持清醒的辨别力、在诱惑面前保持强烈的自控力、在警示面前保持深刻的反省力,浮躁、侥幸、攀比等不良心理滋生,在奢靡腐化的生活中,淹没了自己,迷失了方向。

  郑垧靖的“实”体现在他作风上的实实在在,遇到问题和困难不躲不让,吃苦在前,冲锋在前。“现在农民还不富裕,我们只有带头干,把工作做在前头,这样农民才会相信和支持我们的工作。”——这是郑垧靖生前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的先锋模范作用的真实写照。而少数干部,官不大,僚不小,遇事不想上前、不愿承担责任,躲避退让,在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丧失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不少基层干部抱怨基层工作难做,如果说真的很难的话,那是因为缺乏“实”的精神,少有“实”的作为,当然也谈不上取得“实”的业绩。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一个“实”字,始终践行一个“实”字,把心思用在出实招上,把精力放在干实事上,把劲头使在抓落实上,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措施来表明态度,用实实在在的效果来兑现承诺,用实实在在的作为来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一流业绩。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