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提戈涅的负重
崔卫平
谱系
距离雅典四十公里的忒拜城是古希腊的一座名城。当她的第四代继承人拉伊奥斯,拐走佩洛普斯的儿子克律西波斯时,他肯定没有想到这个少年会自杀,更没有想到这引来了此后家族中巨大的灾难和奇耻大辱。不幸的父亲佩洛普斯(传说古代奥运会的创始人)诅咒拉伊奥斯一家将不得好报。及至拉伊奥斯娶了妻子,先是无子,后求阿波罗,得到神谕说将来的儿子会弑父娶母,这便是大名鼎鼎的俄狄浦斯。这个故事被赋予了各种象征性意义,而一再被忽视的是,俄狄浦斯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犯了弥天大罪,即一个人有可能是在他自己毫无意识的情况下,继承了他前人的某项不愉快遗产,发展出某个恶意的生活面向。 ( http://www.aisixiang.com )
俄狄浦斯作为结果上出现的灾难,又成了另一个不幸系列的开端。他与母亲生下二子二女,儿女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罪孽还在延续。当儿子们轮流执政,不在位的弟弟波吕涅克斯前往阿尔戈斯,娶了这个地方的国王之女并取得继承权;但是当他回国,哥哥爱特奥克勒斯却毁约不交出王位,波吕涅克斯一时兴起率兵攻打母邦忒拜。兄弟俩最终战场对决,同时死于对方的矛下。 ( http://www.aisixiang.com )
舅父克瑞翁在满目疮痍的战争废墟中,当上了这个城邦的国王。安提戈涅,我们的女主角,一个未出阁的姑娘,俄狄浦斯的长女,在火海与血光没有褪尽的情况下,就要登场。索福克勒斯这部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戏剧《安提戈涅》,令这位剧作家声誉鹊起。有传俄狄浦斯自我放逐之后,便死在这位剧作家的故乡科洛诺斯。写完《安提戈涅》之后,他才分别写出了《俄狄浦斯王》和《俄狄浦斯在科洛诺斯》。 ( http://www.aisixiang.com )
大幕拉开,是安提戈涅与她的妹妹伊斯墨涅的对话:“啊,伊斯墨涅,我的亲妹妹,你看俄狄浦斯传下来的诅咒中所包含的灾难,还有那一件宙斯没有在我们活着的时候使它实现呢?在我们俩的苦难之中,没有一种痛苦,灾祸,羞耻和侮辱我没有亲眼见过。”(罗念生译本,下同。) ( http://www.aisixiang.com )
作为王室的后代,她从自己的出身中所继承的,并非任何值得炫耀的东西,而是耻辱和哀伤。这实际上可以看作她所选择的那个立场。如果不是自愿选择,她也可以发明另外一套说辞,比如说她是无辜的,来表明一种轻松的、与己无关的态度。但那不是安提戈涅所为。这个家族脾气很大,但尊严感也同样强大。人在抹除、推卸中并不显示他们的尊严,相反,是在继承和担当的行为之中,表明自己与此前历史的关联当中,才能表明自己是有力量的,他/她的生命是有质量的。他/她有来源和出处,他/她这样做事情是有原因的。如果人没有记忆,没有从前人那里继承来的任何负担,那么他就像虫豸来自浮游生物一样,只是一个漂浮的存在。 ( http://www.aisixiang.com )
一桩新的灾难正摆在安提戈涅面前。新王克瑞翁下令,不得安葬引来外族攻打母邦的弟弟波吕涅克斯,要让他暴尸荒野,供天上的猛禽们任意啄食。如有违抗者,就会在大街上被群众用石头砸死。这是一桩新鲜的决定。悲剧中文译者罗念生先生介绍了有关风俗。当年的希腊人十分礼遇死者,尸体必须得到恰当的埋葬。因为如果露尸不葬,这会得罪神灵,殃及城邦。 ( http://www.aisixiang.com )
对于掩埋死者,亲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她决定挺身而出,哪怕违背禁令,惹来杀身之祸,也要对哥哥波吕涅克斯尽到掩埋的义务。这个原先无足轻重的女孩于是变得一下子突出起来,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行为起点。 ( http://www.aisixiang.com )
但这不能看作她本人的故意作对,不能看做她藐视统治者或蔑视法律。她所依据的是那个古老的、她称之为“神圣的天条”:必须安葬死者。这个被视为“神律”的东西,已经化为这个年轻女孩内心的法则,是她从小所受教养的一部分,是她与周围的人们认为自然而然的事情,可以称之为“天地良心”。 ( http://www.aisixiang.com )
克瑞翁勃然大怒。即使安提戈涅是他姐姐的孩子,是他从中接过权力那个家族最后的传人,乃至是他儿子的未婚妻,他也执意要惩罚这个女孩。当然最终没有将她丢在大街上令人唾弃,而是将她关在一间石屋里,这个石屋既不在人间,又不在阴间,任其自生自灭,同时免却了将她直接处死的恶名。 ( http://www.aisixiang.com )
克瑞翁的理由必须得到重视。他拥有权力,站在城邦一边,他对于城邦的忠心耿耿不容怀疑,他捍卫城邦的决心也不可轻侮。“如果有人把他的朋友放在祖国之上,这种人我瞧不起。”他这话原则上没有什么不对。他还将城邦形容为一艘大船,船上的人们必须同心协力,这个比喻没准是此人最早发明的。“唯有城邦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要等我们在这只船上平稳航行的时候,才有可能结交朋友。”他从城邦(国家)利益的角度来划分敌友,以此来衡量与人关系的远近,这在他也是十分自然的。 ( http://www.aisixiang.com )
黑格尔因此将克瑞翁与安提戈涅之间的冲突,称之为两种伦理力量的冲突:“城邦政权所体现的带有精神方面普遍意义的伦理生活和家庭所体现的自然伦理生活”,即“城邦-国家”的“善”与“家庭”的“善”的冲突,且两者都体现了“最高的”伦理力量,他的这个表述十分接近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家国”矛盾。 ( http://www.aisixiang.com )
然而,黑格尔对于克瑞翁的认识,只是更加接近剧中克瑞翁本人的部分表现,或部分自我陈述,并不是全部。实际上的克瑞翁,比他本人对于自己的认知,要复杂得多。包括他的动机,也远非那样单纯和单一。更好地理解一部叙事作品,是将所有的人物关系、反应、行为构成一个整体来看。 ( http://www.aisixiang.com )
文章链接地址:http://aisixiang.com/data/detail.php?id=3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