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那一段恐慌的日子


 非典,那一段恐慌的日子 

 

【60年语录·新中国日记】

 

7年前的今天,2003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游警告。这标志着,在付出了349人死亡的惨痛代价后,中国内地的人们终于大致渡过了一段空前恐慌的日子。

2003年2月8日,广东省开始大面积传播广东流行可怕致命病菌的消息。有人在互联网上发布这一消息,亲朋好友之间打电话、发短信互相转告,至11日出现跨省大恐慌,引发了疯狂购药和购物。抵达深圳宝安机场的不少乘客,手里提着成箱的板蓝根。

2月12日,新华社首次报道广东发生“非典”疫情,称发生病例305例,死亡5人。然而4月6日,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孙钢召集各国驻华航空公司和旅游企业70余人,称外国人可以放心来中国旅游,希望在座的各位能以自己在华的体验来反驳海外媒体大肆渲染中国的SARS疫情。在谈到国内市场时候,孙钢表示,“国内有很大的旅游市场,国内游大概占到我国整体旅游的70%,我们一定要把‘五一黄金周’组织好,借助这几千万人流动的七日长假,让全世界看到我国依然是最理想的投资沃土和最安全的旅游胜地”。

4月15日,卫生部公布,截至4月15日上午,全国的非典病例是1435例,死亡64例。其中,广东1273例,而北京只有37例,死亡4例。

4月20日,新华社突然发布中共中央的决定,张文康被免去卫生部党组书记的职务,孟学农被免去北京市委副书记的职务。

两位部级高官的去职震动了国内外。有人说,这意味着“责任制”不但开始运用于实践中,更演化成“问责制”这一现代政府管理制度。

与此同时,疫情数据出现戏剧性的转变:卫生部副部长高强在第三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全国的病例已经上升到1807例,其中死亡79人;北京的病例突然“飙升”至339例,死亡人数上升至18人。在各种传媒上,“非典”的报道迅速取代了伊拉克战事。

据报载,当时一位澳大利亚居民说,他不明白他的中国邻居在“非典”期间为什么还接待来自中国的亲友。他说:“要是我,一定坚决拒绝他们进入我的屋子,无论是谁。”

恐慌一直持续到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游警告。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一位售货员兴奋地贴出一张庆祝标语,上面只有四个字:“中国真牛!”

 

附1:中国内地非典大事记

  2002年11月16日中国广东佛山发现第一起后来称为SARS的病例。

  3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此疾改称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

3月中旬至4月1日网上流传的“北京疫情”部分在现实中得到证实,政府对于非典型肺炎的认识和应对措施经历着艰难而痛苦的转变。

4月20日,北京非典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例,较之前一天成倍增加。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发现、报告和公布疫情,决不允许缓报、漏报和瞒报。卫生部决定,原来五天公布一次疫情,改为每天公布。当天,非典被列入我国法定传染病。当天,由于防治非典不力,卫生部长张文康、北京市委副书记孟学农被免职。

  4月22日王岐山出任北京市代市长。

  4月24日北京市中小学开始停课两周;对人民医院实行整体隔离,这是该市第一家被整体隔离的单位。

  4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任卫生部长。

5月9日北京新增病例数首次减至50以内;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第376号令,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将把农民工纳入防非典统一管理。

5月19日北京当日通报的新增确诊病例数首次降至个位,为7例;山西省首次没有新增临床诊断病例。

  5月29日北京新收治确诊非典病例首次降到零;当日确诊与疑似病例之和也首次降至个位数。

  6月2日北京疫情统计首次出现三个零:新收治直接确诊病例为零,疑似转确诊病例为零,死亡人数也是零。

  6月8日北京首次迎来新增非典病例零纪录。

  6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从13日起解除到中国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和天津市的旅游警告。

  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北京的非典型肺炎疫情明显缓和,已符合世卫组织有关标准,因此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同时将北京从非典疫区名单中排除。

附2:非典死亡数字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8月15日公布最新统计数字,截至8月7日,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 

统计显示:中国内地累计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中国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国台湾665例(后修正为346件),死亡180人(后修正为37人);加拿大251例,死亡41人;新加坡238例,死亡33人;越南63例,死亡5人。

(摘自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7月版《60年语录》,引用了一些网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