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
重庆市去年因为少数民族身份作假而被取消录取资格的文科状元何川洋,今年再次跨步走到了北京大学的入口处,尽管何川洋父母同时用关机的方式回避着大家的关注,但何川洋还是把自己的分数透露给了自己最要好的同学:674分,在重庆文科排名第十。加上北大自主招生获得的20分降分承诺,今年何川洋再次进入北大的录取圈。(6月25日《郑州晚报》)
去年7月,北大招办负责人宣布明 wt 京大学本科称,放弃录取“改民族”状元何川洋。当时,笔者感慨之余,撰写了《弃录一个何川洋,构筑一代青年的诚信》的评论文章发表,后被各大网站广泛转载。那时,笔者表达这一观点的同时,笔尖里也流露出一丝担心,对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何川洋能坚定而自信地重头再来吗?而今看来,何川洋华丽归来,他是好样的,这时我对这个坚强男孩,除了给予掌声已别无选择。
但最近频频见诸报端的高考加分丑闻,却又让人忧虑地看到,那些乌烟瘴气的高考加分,在何川洋之后并未引起社会的全面审视。拿三模三电加分来说,何川洋“身份作假骗得加分”的社会信用之殇,尽快转化为防范高考加分失公与失监的措施,还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日前,台州一中有4名当地官员子女获20分的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高考加分;紧接着,21日网上公布了浙江省加分考生增补名单,绝大部分考生因“三模三电”加分,人数达630人之多。
这类主观色彩严重的加分一直喊不掉,缘于利益盘根错结。《中国青年报》去年报道的浙江“三模三电”案例中可窥其究:参加航模只要交600元报名费、1.5万元培训费,培训一个月(实际上只是在每周双休日进行),几乎每个人都可获得前6名的成绩标准。在百姓与权贵的这场追寻非成绩因素加分的赛跑运动中,占据公共资源的官员或富人,当然在起跑之前就占得先机。于此,各地才不断传出高考学生身份造假,航模曝加分丑闻,在北方某省组织的一次运动员高考资格认定测试中,测试的984人中竟有163人不合格的各种“加分丑闻”。
记得去年浙江高招加分考生名单的公示时,曾上演过一场“忽悠大戏”。当年6月16日通过浙江教育考试网向社会公开的4000名考生的报名序号、姓名、加分项目与分值,比2008年的详细公布简单得多。公众看这堆名字就像读天书,无从监督。而其它省的教育考试网上这种毫无诚意的公示比比皆是。当众议哓哓时,有关部门要么不予回应,要么出来说不公开加分学生是“爱护孩子”。其实“爱护”是假,继续推太极是真。
我们来妨来看看美国的高考加分,却与我们正好相反,自1961年肯尼迪时代的《平权法案》后,这种加分制更多指向黑人与穷人:对贫民家庭的学生加分,对教学水平糟糕的学校加分等。反观国内,高考加分则被权贵们弄成自己的掌上玩物。在高招即将进行之际,笔者建议,教育部应紧急审视该问题,在公开取消“三模三电”加分屡屡受阻原因的同时,特事特办,赶在高校录取之前紧急取消这一饱受批评的加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