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的芙蓉新城、衡山的开云新城等等,一连串带“新”的名字,依高铁而建,因高铁而旺。武广高铁开通半年后,新城有的开门纳客,有的还在“盛装”修建,但人气不自觉地开始“旺”起来。
广铁集团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武广高铁开通半年,已成为粤湘鄂紧密联系的“新干线”,自开通起(2009年12月26日)到昨日,武广高铁已累计发送旅客898万人次,日均发送4.9万人次,日均上座率达87.6%。
广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陈敏告诉本报记者,“如果说广深线影响带动的是广州至深圳片区的1亿人群,那么武广高铁则是在粤湘鄂2亿人群中穿梭的‘黄金线’”。
武广高铁开通半年,人流、物流、资金流沿武广线开始“动起来”,沿线大中小城市悄然形成崭新的经济格局———“武广经济带”,产业也开始依托高铁“布局”,比亚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目前,比亚迪在深圳、西安、长沙建立三大生产基地,以及将韶关作为国内最大的试车场和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而这些城市都是“高铁城市”。
从“招商不容易”到“自己找上门”
在莞韶产业转移园浈江片区,一块面积达几千亩的土地正在平整,一排排工作板房也已具雏形,这是比亚迪落户在韶关的新项目。建成后,它将成为国内最大的试车场和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
韶关市粤北工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吴岳朋给记者讲了一个颇具故事色彩的经历:去年年底,比亚迪高层只决定在韶关投资15亿元。就在高铁开通之日(12月26日),比亚迪高层乘坐高铁体验再次抵达韶关,当晚便在韶关拍板:追加投资15亿元。
事实上,自高铁开通以来,莞韶产业转移园的招商引资势头就表现强劲。2010年一季度,园区签约项目34个,同比增长750%,投资总额达22.3亿元,增长873%。
在武广高铁韶关站坐落的武江区,围绕高铁提出的“高铁经济带”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据武江区委书记苏力介绍,武江区将以武广高铁为依托,让芙蓉新城与西河商圈成为经济发展的“两轮”,从而形成“一城一圈一带”的发展格局。
吴岳朋表示,“以前招商颇不容易,但现在客商更愿意坐高铁找上门来”,因而在客商中,来自香港、珠三角地区的客商占比相对大一些。
客货分道而行煤炭运输同比增长近50%
武广高铁开通半年以来,大大释放了既有京广线的运力,一定程度缓解货运能力紧张的状况,关系国计民生的煤炭、石油、粮食等重点物资也开始得到较大限度的满足。
据广铁集团有关数据统计,今年1月至5月,京广线武广段增加了28对货运列车,货物运输量也大为增加。今年1月至5月,运至广东、湖南两省的货物总量为6500万吨,同比增加1500万吨,同比增长21%。其中,煤炭运输粤湘两省达到2095万吨,较去年增加695万吨,同比增长接近50%。
今年7月1日后,京广线武广段日均增开货物列车将达到33对,折合日均4000车、25万吨左右。同时,也减轻京九和焦柳等线运输压力,实现货运总量增长。
武广高铁开通前,许多企业对铁路存在相当大的运输需求,但却不能得到满足,只得依靠卡车接驳运输,韶关钢铁厂即为一例。
据了解,2008年以前,韶关钢铁厂每年所需3000万吨原材料90%都依靠卡车或小船舶来运输,这给当地交通带来一定的压力。在客货分线实施后,2010年铁路运输占比预计将提升到60%,仅此一项,将节约大量的运输成本,并减少相当的废气排放。
沿线旅游显现“同城化”效应
根据韶关市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5月,韶关全市旅行社共接待境外游客38604人次,同比增长1056.5%,其中接待香港游客达38504人次,同比增长1111.58%。
韶关市中国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一龙告诉本报记者,其实以前韶关也在香港进行过旅游推广,但推行了10多年都不成功,武广高铁一开通,原来冷清的格局马上改变,现在很多香港游客专门来体验高铁的“贴地飞行”。
武广沿线城市旅游景点众多,丹霞山、衡山、岳阳、汨罗等等,高铁开通半年以来,游客人数均大为增加。衡山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30%以上。
有关专家表示,武广高铁改变了区域旅游的格局,使沿线城市实现了“旅游同城化”。韶关市旅游局甚至跨地与湖南郴州合作,推出“粤北湘南游”。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表示,中国高铁时代正在到来,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以及高速公路、民航体系的建设,使中国正在出现旅游“同城化”效应。而这,也将极大地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
■访谈
“坐高铁要像坐公交一样”
7月1日起,武广高铁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新的运行图与以往的运行方式有何不同?开通半年来,武广高铁表现如何?未来中国高铁建设又将呈现怎样的格局?为此,记者采访了广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陈敏。
◎最短发车间隔10分钟
记者:据了解,7月1日武广高铁将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此次调图将作出怎样的改变?
陈敏:截至目前,武广高铁已实施了两个阶段的运行图。其中,第一阶段为2009年12月26日开通后,至春运结束前实施的运行图;第二阶段为春运结束后到7月1日前实施的运行图;而7月1日后将实施的是第三阶段运行图。
7月1日后,第三阶段运行图高峰时将运行63对,较第二阶段的33对提高30对。武广高铁从早上7点始发,晚上8时28分终止,最短的间隔10分钟,最长的25分钟,从而做到“高密度、公交化”的运输方式。
记者:第三阶段运行图的调整是依据什么作为参考而制定?
陈敏:武广高铁应该让旅客“随时随地随意”地乘坐高铁,就像坐公交一样,让旅客忘记“班次”的概念,使高铁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这即是我们提到的“高密度、公交化”的运输方式。
记者:发达国家高铁运行的方式是怎样的呢?
陈敏:在发达国家,比如日本,每天发送180至200对动车,这基本就是实现“公交化”。从理论上来说,未来高铁可达到最短间隔3分钟发车,武广高铁每天最多可发400多对列车,可以说,武广高铁仍有相当大提升空间。
◎2012年中国高铁里程超世界其它国家总和
记者:2010年,铁路部门计划完成基本建设投资7000亿元,增长16.56%,再创新高,中国未来高铁将形成怎样的格局?
陈敏:铁道部规划了“四纵四横”的远景规划图。预计到2012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将达到1.3万公里,中国高铁里程将超过世界上其它国家高铁里程的总和。
记者:目前,广铁境内高铁网络建设规划及在建情况如何?
陈敏:还有厦深、南广、贵广、广深港等客运专线在建,其中,广深港客运专线的广州至深圳段今年年底前通车,预计厦深、南广、贵广铁路分别在2011、2012、2013年建成通车。
届时,五条高铁汇集于广州南站,广州南站的人气将逐日上升,并有望成为全中国、全亚洲,甚至世界上最大的客运枢纽之一。
记者:中国将成为“高铁国度”,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陈敏:“四纵四横”网络一旦形成,珠三角地区成为“半小时经济圈”,珠三角地区到长三角地区,仅需3小时,到贵阳、南宁不超过3小时,到郑州仅需5小时,到北京也不过8小时。
随着贵广、南广、厦深、广深港、沪昆等铁路相继建成,珠三角地区将形成“半小时经济圈”,长株潭城市群将实现同城效应,这将给区域经济甚至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