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非诚勿扰”走上“应试教育”正途


    

在坐公交的时候,可以看到公交电视上老在重复播放一个好像是某企业组织的公益活动。弄了一帮小朋友在那里讲低碳环保之内的话题,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画面,光听那些语气语调乃至语言内容,我会以为那是什么领导在作报告。什么“少开私家车”,“人类不要再有灾难”之类的语言,从这些孩子的嘴里说出来,总觉得怪怪的。如果这些话不是临时对着镜头背熟的,那么我只能说恭喜我们低碳的宣传和教育真的是太成功。随便抓个小学生,都可以讲出宣传部长的水准。

 

问题是,小学生能掌控得了开不开私家车,能决定人类有没有灾难吗?一定有人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可是这自以为是的教育在孩子的耳边絮叨几十年,等他们长大以后,这些本来很严肃的词已经变成陈词滥调,词语背后的责任只怕也已经能改成了玩笑。我们幼年在学校学到的那些口号和责任,如今不就成了玩笑?这样的宣传教育只不过是一厢情愿。但是我们的宣传部门总是满足于要大家口头的虚假共识,只要在场面上说起来的时候,大人孩子都表现出境界就可以。

 

今天看新闻,《非诚勿扰》大整改,据说开始走温情路线,“刻薄偏激、拜金炫富的言论,低俗、轻薄的作秀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爱情、婚姻的憧憬和向往,人与人之间的包容、谦和”。此前的《非诚勿扰》确实有一定程度的作秀、拜金,但事实上那些做秀的、拜金的,无一没有受到舆论的批评,在对错误的纠正中,一样可以达成正面引导的目的。但是,民众辨别是非的能力总是不被我们的宣传部门信任。似乎,《非诚勿扰》一拜金,全中国的年轻人都不再相信真情了一样。

 

《非诚勿扰》的新节目我没有看过,但听起来似乎成了一个相亲课堂。在对着观众们循循善诱,告诉你什么是好的相亲,学着点吧孩子们!课堂里看到的全是真善美,出了课堂看到假丑恶该怎么办?呃……那就不是宣传部门的事情了。应试教育近年来饱受摧残,毒害更严重的其实是这样的应试宣传。其要义就是在媒体节目这样的公众场合,言行一定要达到社会主义的境界,而私下该如何,你就摸着石头过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