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人民日报说美术大师吴冠中主张取消美术家协会


                      人民日报说美术大师吴冠中主张取消美术家协会

                 ——地球日记  2010年6月28日

                                             郑渊洁

 

      中国美术大师吴冠中近日仙逝。今天《人民日报》发文缅怀吴冠中大师。文中说,吴冠中主张取消美术家协会。他认为国家不需要花钱去养画家,从美国到俄罗斯,全世界没有养画家的。吴冠中指出,当下很多画家千方百计进入美协,获得一个头衔,再把画价炒上去。吴冠中说:“我90岁了,我要把想说的话说完,总要有人把真话说出来。”

    国家不仅不需要花钱养画家,也不需要花钱养作家。让他们自己养活自己,像工人农民那样。

 

*************************************************

 

     冰岛68岁的女总理西于尔扎多蒂昨天与女作家兼记者50岁的雷欧斯多特正式结婚。2010年6月12日,冰岛国会通过立法,允许同性恋者结婚,该项法律于6月27日正式生效。冰岛总理于该法律生效当天守法。冰岛女总理日后将携带配偶出国访问。

 

**********************************

 

     中国南京中共基层党组织最近全面实现公推直选。外媒高度重视,认为是“中国民主演进的最新样本”。南京共有11267人报名参加公推直选。所有参选者要经过民主社会的竞选程序,包括财产公示、和竞争者辩论、回答选民提问等。如果各级领导能进化到由差额选举自由产生,其积极意义不可小觑。

 

********************************

 

    法国纳税人这么干:法国队去南非参加世界杯时,纳税人掏钱让球队乘坐最新型的空中客车A380豪机之头等舱。法国球队小组未出线返回巴黎时,纳税人只出波音737经济舱的机票款。你让我们高兴,我们就让你舒坦。你让我们扫兴,我们也不让你舒坦。这是纳税人最应该拥有的权力和素质。

 

********************************************

 

     我在博客上说看世界杯的感受,经常会被说“你不懂”、“这个事你就闭嘴吧”。事实上,历史往往是由外行改写的。

    盘点了一下我的语言词库,发现有一个词汇我自小到大从来没有对任何人使用过。这个词汇是:“你不懂。”再回忆我接触过的成功人士,我和他们交往时,也没听他们说过这个词。

 

***************************************** 

 

     出席G八会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和英国首相卡梅伦一起观看了电视转播两国的比赛。误判之后,默克尔向卡梅伦道歉。如果选举方式改为竞选人双方支持者以一场足球比赛决定谁出任总理,将民主和体育甚至娱乐结合起来,效果如何?

 

*************************************

 

     在南非世界杯英格兰对德国的比赛中,英格兰的一个进球被裁判错判为无效。维持错判不是足球的魅力,而是耻辱。特别是在如此多的人关注足球时,坚持错误是在向球迷传送负面价值观。任何错误都是要纠正的。错判不能更改是黑哨的保护伞。希望本届世界杯书写足球新的历史:错判必纠。

     从照片上看,德国守门员看见球进了。假如他纠缠裁判说这个球进了,裁判会视其顶撞裁判将他红牌罚下吗?如果守门员真的坚持说球进了,我会感到人类很强大,人生真美好。但他不会这样做。由此可见,人类还有前进的余地,这正是我们活着的意义。人类一定能达到任何东西包括大力神杯都没有良心重要的境界。

 

 

***********************************************************************************************

 

 

 

 

    由64本书构成的《皮皮鲁总动员》近日升级为70本书。《皮皮鲁总动员》增加“皮皮鲁讲堂”系列(6本),是郑渊洁当年给儿子郑亚旗编写的10部家庭教材中的写作篇,原名《舒克送你一支神来笔》。六一前出版两本,书名是《舒克送你一支神来笔》和《大作家都有狗鼻子》。另外4本《创造属于你自己的语言》、《皮皮鲁的顺风耳》、《神奇的方向盘》和《心中有座独木桥》7月出版。郑渊洁将其写作30年的全部经验融入书中,又用3年时间通过皮皮鲁讲堂面对面向两千名孩子一千课时授课将其完善。全书6本共70万字,没有一篇学生习作。而以往教孩子写作文的图书都靠大量收入学生习作注水。《皮皮鲁总动员》之“皮皮鲁讲堂”系列(6本)是中国第一部没有学生习作的用讲故事的方式教孩子写作文的指导书。

   郑渊洁:从住房方式看青年人的未来

 



郑渊洁:从住房方式看青年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