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记不甚清楚是谁的诗哪的词,总之本联句是记述关于流光容易把人抛的比拟,似乎数百年来一直被文人墨客被寻常百姓被儒生学子们临摩传唱闲吟感伤。其实,我们深知,感伤时光,就是感伤情感的别样的方式,别样的寄托,正所谓以物言志,这里的志,应系属心事。 红樱桃,总与色情、血腥及青楼男女床第苟合贪欢的腥味血味相关。在我的记忆里这联名句的出处似乎充满了风尘之意,这样的传唱这样低低迷迷闲愁轻赋的调子总让人联想起江南风雨飘摇之中的秦楼楚馆蜀风汉月,与其说感叹风月倒不如说描述青楼情短。无论如何,樱桃这个概念,总让人联想到不洁不祥不忠不贞之意,无论青楼,还是红楼,樱桃都不是我喜欢的概念,无论是植物,还是水果。 记得有部世界名片叫做《红樱桃》,故事描述的是二战期间人格分裂精神变态的纳粹分子把一个来自亚洲应当是中国的一位年轻姑娘的背上刺了青,纹了身,那图案是纳粹的图腾老鹰,影片中关于少女赤身裸体爬在床上被刺身的特写镜头很多,那些情节让我看得恶心想吐,比看中国女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于《南京!南京!》的时被小日本兵强奸的过程还难受还恶心。更让人不可忍受的是那位后背被纹上鹰图案的少女的皮,在影片的后半部分被扒了下来,与其她被同样在背上纹刺上老鹰的少女后背的皮一样,被一片片半透明地象晾衣服地在搭在绳子上,似乎最后做成了人皮鼓?似乎是类似的情节,总之,那部片子以极慢的手工极缓的镜头肢解着被残害的少女以及二战期间痛不忍睹的种种细节,令人愤恨,更令人作呕。 所以,无论出于中国历史上那些文人墨客遗留的篇章,还是基于世界历史中不堪回首的一幕的风影,还是近现代作品拿樱桃来比拟香艳色情的标的替换指代形象物,我都极不喜欢樱桃,尤其是红樱桃。 红樱桃,现实中的实用价值似乎一直以来是生日蛋糕之上白白那层奶油的点缀,显然用过食品色素的过艳过鲜的红,让人觉得不甚真实,每次分食生日蛋糕,我都会挑着捡着把那切成半片的樱桃拿出来扔掉。尤其,有着在五星级国际酒店集团为主业机构的工作经验,每年的生日都会收到集团公司委托旗下五星级酒店特别制做的生日蛋糕,上面的奶油都是细细的鲜奶油,奶油之上的厚厚的水果层也是格外鲜艳夺目,尤其是其上的红樱桃。不知是我吃多了集团公司为大家过生日赠送的蛋糕,还是真正的厌恶那些过于红艳过于不真实的樱桃,还是我不能忘怀那部二战的片子,还是不能忘却中国数上千年诗词中关于红樱桃的不健康描述,总之,樱桃,实在是个讨人嫌的东东。 但是,樱桃,不知何年何月何时却成为大张旗鼓沿街叫卖的时鲜水果,那鲜红的一粒粒一颗颗,被小贩们堆在车上形成一垛垛,以高高的价格出售,甚至,在刚刚上市之初达到数十元每斤。据说,北京的香山区域也是产樱桃的,而且还可以采摘,但采摘的价格也是三十多元,无论这种水果的贵贱,我都从来没有问津过。直到京城某位独自创业小有成就的闺蜜说她前段时间去大连看望同学,那位好客的发小成箱成箱地为她买来当地的樱桃特快到北京送给她导致她家双开门的冰箱盛不下时,我才对樱桃稍稍有了些好感。 时下的北京,超市里、水里店中甚至傍晚时候的十字街头,都会有樱桃的贩卖,物以稀为贵,多则贱,高高的价格降了下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穿着家居服的老大爷老太太或保姆们时不时都会拎着包樱桃,这种水果似乎已成为萝卜白菜般的常见与便宜,君不见,经济危机之后,北京的超市一棵白菜都会标价近15元吗?大蒜不也远远超过平常价格的数倍,很多人尤其是浙江商人因为集资炒大蒜而炒成了亿万富翁了么?君不闻因为张悟本一本《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教给人们绿豆治百病而导致京城绿豆的价格扶摇直上么?红极一时的张悟本赚足了发行量数百万册的版税与码洋分成,之后,又被吐沫星子绳之以法了,由此,京城绿豆的高高的价格又下去了,正如红樱桃,当年的阳春白雪,而今街头巷尾的下里巴人。 红樱桃,绿豆汤,红了谁又绿了谁?白了谁又黑了谁? 这个年月里,何谓正道,何谓歧途? 20100629北京
樱桃红时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