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价值思维
——选自曹政钧《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
价值思维是对事物的价值本质和合理性指数做出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的思维方法,凡涉及价值判断的事物或应该和不应该的行为,都离不开价值思维,价值思维是实践活动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思维方式。在创造活动中人们基本上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科学思维主要是探索“事实真”的思维方法;价值思维主要是探索“应该善”的思维方法;应变思维主要是探索“和谐美”的思维方法。如果我们用科学思维来称谓那些关于客观存在的真实性及其客观必然性的全部思考和认识活动,那么有一种称做善的事物,它表明主客体关系及其评价,常常采用价值判断的方式,例如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应该与不应该、有用与无用、合理与不合理等概念都属于这个认识范畴。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科学思维中,作为认知主体要避免一切情感因素和价值欲求的参与,以追求思维内容的客观真实性,比如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就属于科学思维范畴。在价值思维中主体的情感和欲望则起着支配性作用,凡是符合或满足主体价值需要和情感需要的对象都会获得积极的评价,并被赋予某种价值属性,反之就是无价值或者负价值。因此,认知主体的价值取向和主体性特征在认知活动中的地位,就成为区分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的重要尺度。
一项创造活动,实质上也可以理解成一项实现和追求目标合理性的探索活动,如果说科学思维以事实性为思考法则,那么价值思维则以应该性为思考法则,事实与应该的矛盾性和统一性关系就具体体现在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的关系上,因此,价值思维必须建立在科学思维基础之上(其中包括系统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等一系列求真的思维方法),离开了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就可能走向主观主义的极端。同样,离开了价值思维,科学思维将会出现价值迷失,从而失去本身的创造意义。
科学思维是求真的思维方法,是存在方式向认识方式的逻辑转化;价值思维是求善的思维方法,它是建立在科学思维基础之上,由认识方式向把握方式的逻辑转化。事实上,认识事物的科学本质其目的在于改造事物,创造适合人类需要的新事物或新价值,因此,价值思维在创造活动中非常重要,并且能够把科学思维纳入创造力体系产生实践意义上的主导作用。价值思维的主要方法是对事物进行合必然性、合主体性、合社会性分析,通过分析事物的正负价值并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该事物的合理性指数。关于价值思维的具体方法,《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185页列出了关于合理性的分析体系,并介绍了通过9个分析列项计算事物合理性指数的方法,在此不做重复阐述。
思维的一体化就是围绕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组织有效性、资源配置科学性进行的一系列科学分析和思维整合,无论是目标合理性分析还是一系列的思维整合,都需要运用价值思维方法。价值思维方法对于提高思维的一体化水平具有关键作用,否则整合逻辑机制就会崩溃。在文化诊断学的思维一体化训练中,尤其是提升思想高度方面,更需要价值思维方法论的指导。
……
关于如何运用价值思维分析事物的合理性,文化诊断学思考力教程中有具体阐述,需要文化诊断学全套学习资料,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