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融心中的二次造车六大风险


  近日,仰融又要将自己气势恢宏的造车梦向前推进一大步。出现在新闻媒体前的仰融团队仍然还是壮志满怀。其实,在仰融自己的商业计划文本中依然严谨地写着众多鲜为人知的风险因素,仰融比外界更清楚成就伟业前要过的几道坎。

  业界和媒体总是愿意从外界窥视仰融,结论中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主观臆测的成分,但这些仰融先生并不认同。今天我们换个角度,直接从仰融公司自己对风险因素的认知角度来认识仰融二次造车之不易,或许能得到与众不同的结论,至少是仰融公司自己也要默认的风险因素。在这一系列仰融公司文本中,我们可以读到仰融究竟怕什么?是不是与外界的质疑有所印证。我们竟然惊奇地发现,仰融先生作为一个极富经营管理经验的经理人,有着比外部观察人士更多的经营顾虑。

  (一)车型产品的技术与市场风险

  在已广被诟病为“忽悠”或“空手套白狼”的仰融资本运作背后,相对着实是他的汽车车型计划,腾讯汽车已早在2月初做过 独家报道 ,他们拟发展轿车、休旅车、货车等三大类,具体为轿车、出租车、CUV、SUV、卡车、面包车等十种车型。

  仰融很清楚:“有关产品现时处于极初步发展阶段”,前景依然难以看清,特别是拟采用的全新多燃料电力混合动力系统,还在研发的初期,现在还无法预计这一混合动力系统是否能成功开发,是否能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并被市场所接受。

  在节能低排的混合动力车型研发以及量产并达到规模经济之前,公司需要巨大的前期成本。面对消费者与日俱增的产品期望与要求,技术研发总是亦步亦趋的,预算开支也将总是超常增加的,将不定时考验仰融公司的财务能力。

  仰融也应该清楚,符合技术要求与符合经济效益是两码儿事。在仰融公司管理者眼中的好车并不是汽车消费市场所能认可的好车。他们的尖端技术车型,应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很难用现时市场去评估前景。如果消费者对新车型的品牌、价位、质量、外型和安全性有些许不满都可能对新品牌产生致命的影响。相应在此过程中,仰融也应该向经销商、分销商和消费者掷以重金和其他资源用于车型推广。

  (二)竞争风险

  目前,仰融也不敢妄称自家的车型技术能做到长久领先。混合动力技术也不是一家在做,狭路相逢,短兵相接,胜败未卜,也极易产生专利权冲突。

  仰融公司为保持整体品牌竞争力,维持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就需要不断开发新车型(或小改款),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表现,但这绝不是刻舟求剑,别人同样也在进步,由于产品周期的不同,不能保证仰融的技术开发时时领先,步步在先。

  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政府当局更加重视新能源汽车发展,众车企一呼百应,新上马不少混合动力汽车项目,本土竞争日益剧烈。而且,像日本丰田、本田和通用汽车的混合动力汽车在售多年,拥有比仰融公司更多更多财务及其他资源,车型研发、市场推广和分销能力和经验都要丰富得多,相比之下,仰融公司的汽车分销体系还是完完全全的一张白纸。

  在危机后时代,美国等发达国家为提高就业率,更加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实行“再工业化”,汽车产能在危机缓解后会再度膨胀,远超需求,而除中国等少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外,全球汽车市场需求大为萎缩,这种行业产能过剩势必造成价格竞争持续性加剧。而正道公司为维持市场份额市场,也要被迫应战,以降低优惠换市场份额。

  (三)宏观风险(特别是燃料成本风险)


  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影响远还没有完全消除,对资本市场的影响首当其冲,依然处于极度萎缩状态。仰融公司认为,他的车厂、造车虽不依赖证券资本市场,但是绝不能说其公司的众多业务环节不受资本市场的负面影响。

  其次,全球汽车的销售量已经显著下滑了。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消费者买车具有较大弹性空间,计划常会因自身经济状况、能否车贷,甚至地缘政治事件或其他因素影响而搁浅。

  再次,燃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将直接影响消费者购车。

  仰融在美国押的是汽油价格上涨的宝。历史证明,汽油价格的持续高企,购车者对体大耗油汽车需求减少,车型小并燃料效率高的汽车大受欢迎。反之,汽油价格走低又会助长奢侈豪华车消费之风、排斥燃料效率高车型,而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已经暂别百美元时代,还在不到80美元位置徘徊,这对仰融公司并不十分有利。

  仰融团队新近在受访时提出:“为美国买车的消费者赠送每年5万英里的免费天然气,中国是8万公里”,经过简单的换算,可见中美消费者是平等的,但是中国有一句老话“羊毛出在羊身上”,在买车之前就打出的优惠算盘,跟没有一样。

  中国近期的的天然气价格变动趋向也难符仰融心愿。6月1日起,中国政府下调汽、柴油价格,却将天然气价格上调24.9%。这还只是序曲,国家通知要求各地要按照与90 号汽油最高零售价格不低于0.75:1的比价关系,理顺车用天然气价格,而目前车用天然气价格较低、一步执行到位确有困难的地区,此次可先按不低于 0.6:1 的比价关系调整,两年内调整到位,从更低水平到0.6再到0.75,这其中巨大的升幅应该是仰融先生始料不及的。

  (四)第三方供应商风险

  尽管仰融的项目公司会自主生产主要汽车零部件,但与任何厂商一样,仍然要对外、向第三方供应商采购原材料及其他零部件。

  零部件采购是个大学问,仰融只有多年前在中国的有限采购经验,在更为市场化的美国,仰融仍然需要如何面对控制价格成本、按时交付等各类供应难题。仰融急需从零起点开始建立一个全球采购体系程序。目前,在营商难的大环境下,谁也难保某个重要零部件供应商不出现财务困难而中止供应相应部件。虽然可以按照分散风险战略,选定多家供应商提供同一特定部件,但是与若干供应商亲疏、远近、厚薄关系都可能搞乱整车生产计划进度。

  技术采购同样是有风险的。目前,仰融公司主导车型的混合动力系统是由一家第三方公司负责改良及设计的,很有可能遇有技术瓶颈难以突破而宣告失败。

  (五)法律风险

  在有数百年法制基础的美国,仰融车厂的生产销售活动必须置于美国国家及所在州繁多的法律及法规框架之下,包括经销商条例和特许权法。公司业务也必须受制于环境保护局、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劳工部及联邦贸易委员会等美国政府机关。

  为了符合严格的政府规章,极易导致延迟推出新车型或增加成本,特别是为达到碰撞标准的费用惊人,再有为达到美国政府要求的排放量、燃油效率标准不得已要减少车重。而在美国有众多可以导致召回的情况,有时或许只是一个很小的标签问题,但也要严格召回,成本相当高昂。否则,任何一个车型都会有涉及索偿及诉讼的风险,在今年的丰田在美召回事件中,我们应该已经见识到美国汽车消费者手中强大的法律武器及叹为观止的索赔数额。

  (六)建筑风险


  仰融公司准备采取新建厂房的方式生产汽车。整个项目包括美国亚拉巴马州生产车间、仓储设施、污水处理厂及生产设备,初步预算为34.3亿美元,但这是在金融危机后建筑材料及人工成本价格较低时的估算值。虽然施工方和设备供应商两方面也都经过精打细算,但不可预见因素一般都会造成与初步估算值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往往的结果是建筑、设备成本大幅增加。同时,集资不足、或集资时间不理想等不能预见的因素也可使工期延误,进而影响车型产品的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