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陷入中文魔咒


英格兰陷入中文魔咒

世界杯日记(626——28日)

 

这几天比较忙,因为除了要整理《小树林》里的文章,编辑《小树林博客文选》,赶在7月底的聚会前把书印出来以外,还要熬夜看球,所以,世界杯日记已经2天没写了。已经有几位博友在问:英德激情酣战,怎么没写球评?今天抽空写几笔。凑个数。

世界杯进入淘汰赛后,由于赛制的关系,几场比赛功利有余,精彩不足。已经进行了的6场比赛,除了裁判又充当主角外,没有出现冷门,甚至连喜出望外的激动都没有的事情。结果更是如赛前预料的一样,没有出乎预料。

在淘汰赛的上半区里,前半组的乌拉圭对韩国,美国对加纳看似水平相当,其实乌拉圭和加纳都略胜于对手。从比赛的进程来看,也是这样:乌拉圭和加纳先发制人,攻下一城后就在功利主义的驱动下采取守势。然后就是韩国和美国开始反击,扳平。平局后,乌拉圭和加纳又展开进攻,再下一城。然后就是比赛结束。平淡、平庸但很实惠:前世界冠军乌拉圭终于在时隔N多年后再次进入8强,而加纳队为非洲保留了最后一点颜面。两支失败的球队,韩国队其实在小组赛的第三场就已经出现了颓势,媒体鼓吹的“精神”“意志”也随着他们北方兄弟的被横扫,而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抵抗,抵抗不住,失败就是必然。而美国队虽然号称小组头名,但名不符实。小组赛3场比赛12平,都是在落后的情况下,后发制人的。270分钟的比赛,美国队实际上只领先了最后3分钟。赛前,电视上都分析说:小组赛中,美国都是后发制人,而加纳没有在运动中进球,所以,美国对加纳一战,美国可胜。但“美国都是后发制人”与“加纳没有在运动中进球”这两条“规律”并不是平衡对等的,因为不论那一条“规律”被打破,失衡的天平都会倾向于加纳,不幸的是两条“规律”都被打破,所以加纳队胜美国队也就是必然了。

在上半区的后半组里,荷兰对斯洛伐克,巴西对智利,都是强弱的对话,没有悬念,也没有冷门,所以就没有激情了。强队摁着弱队打一下,进球了,回防,瞅准机会再打一下反击。比赛结束,强队晋级,弱队回家洗洗睡了。遗憾的是荷兰全攻全守的攻势足球已经荡然无存。不过应对杯赛这种11瞪眼式残酷的淘汰赛制,功利似乎是第一追求。

相比之下,下半区远比上半区要热闹的多。三只前世界冠军挤在下半区的前半组,本身就有噱头,在加上裁判也不甘寂寞,误判迭出。于是终于引发的媒体对国际足联的大PK。但从比赛的结果来看病不出人意外:四只球队,三只是前世界冠军又都是要争冠的豪强,所以,作为第四者的墨西哥队尽管实力也不俗,但被淘汰不是意外。英格兰对德意志的大战,赛前很多人都看好英格兰队,只是因为看英超看多了喜欢英格兰而已。足坛流传着这样的传说:什么叫足球?足球就是22个人在场上奔跑90分钟,最终是德国人赢了的那种游戏!就足球水平而言,德国和英格兰或许差不多,但德国属于人来疯型,不惧大赛;而英格兰则有些阳痿,一到真刀真枪玩命的时候就不行了。英格兰队中有一员大将,名叫兰怕德,他的名字就诠释英格兰失败的根源:英格兰怕德意志。就像梅西与没戏同音,让梅西至今不得进球那样,英格兰队又陷入了中文魔咒。

其实,德国对英格兰的一仗打得很精彩,双方的对攻打得酣畅淋漓。只是兰帕德的进球被裁判忽视让人们感到遗憾,但这决不是英格兰输球的借口,即使是这个进球有效,英格兰2:2追平,但依然改变不了最终的结局。其实就误判而言,兰帕德的进球被忽视是由于裁判当时所站的位置的限制。而阿根廷的第一个进球,特维斯明显是处于越位位置,边裁如果跑位是不可能看不到越位的。如果说冤的话,墨西哥更冤。

阿根廷的越位球都算进了,兰帕德的进球却没看见,这也难怪英国的媒体和球迷(主要是英格兰的拥趸)对国际足联大加抨击。但,裁判也是人,就像球员会犯错误一样,裁判也会犯错误。我觉得:只要裁判不是因为利益、宗教、民族等偏见故意而为之的错误,都是可以被理解的。我注意到了,英格兰的球迷的矛头虽然对准了裁判,是指责他的昏庸。而英格兰媒体抨击的是国际足联的裁判规则。这与国内球迷和舆论动不动就喊黑哨是不同的。也难怪,国内足坛就是黑!

 

世界杯日记(6月11日)

世界杯日记(6月12日)

世界杯日记(6月13日)

白岩松也是伪球迷——世界杯日记(6月15日)

世界杯日记(6月16日)

世界杯日记(6月17

德国队将获得本届世界杯亚军——世界杯日记(6月18日)

葡萄牙抽了朝鲜的脸——世界杯日记(6月21日)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世界杯日记(6月23日)

想看帅哥就别来世界杯——世界杯日记(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