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无游资炒作农副产品?


   分析 
 
 
供求关系失衡,炒家就可能下手 

    有谁会想到,大蒜、绿豆这些原本不起眼的东西会让人一下暴富?人们也想不明白,这些炒家“眼光”怎么就这么好,知道炒这些东西比股票、楼市还能赚钱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葛守昆认为,炒家选择农产品进行炒作,首先是因为这些东西供求关系出现了失衡的局面,供小于求了。 

    在“大蒜之乡”山东金乡,当地农业局负责人4月份时曾表示,新蒜要到6月份才能上市,现在市场上流通的都是在冷库储存的蒜,“现在金乡大蒜的库存量在10万吨左右,去年这个时候的库存量在40多万吨。”而今年新蒜的产量也不乐观,今年金乡县大蒜种植面积比去年有所增加,但是去年末寒潮来得早,今年初,又遭遇了倒春寒,会对大蒜造成一定的减产。除此之外,今年大蒜的出口量也在不断上升。以金乡为例,今年一季度,他们共出口大蒜5.7万吨,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0%。出口量的骤增无疑让原本就紧张的大蒜供需关系更加雪上加霜。绿豆、三七等也都存在因减产造成供不应求的情况。
 
   对于各地大蒜、绿豆身价暴增,昨天国家统计局有关人士表示尚无证据表明“游资炒作”。那么,业内对此到底怎么看?采访中记者听到了不同的看法。

    统计局:
 
  
无证据表明大量游资炒作农副产品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对大量游资炒作农产品的说法并不认同,他认为,天气因素是造成价格波动主要原因,由于气候因素,不少农作物生产运输遇到一定困难,没有证据证明游资大量进入农副产品市场。在他看来,农产品是鲜活产品,并不具有投资品的特性:有保质期,附加值又不高。他认为,大蒜、绿豆等农产品的生长周期并不长,随着价格的上升,不久产量也会出现攀升。即便短期内有收益,从长期看通过鲜活农产品投资也并不可行。姚景源强调:这种短期的炒作可能会有,但是它不会左右全局。

    经济专家:

    没有什么农产品不能被炒作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认为,没有什么农产品不能被炒作。王先庆认为,只要投机条件合适,这些农产品就能成为资本炒作的对象,与农产品好不好储存没有太大关系。要具备哪些投机条件呢?一是这些农产品价格没怎么涨过,是个“价格洼地”,即使涨个几倍,也还能承受;其次是有相应的资本实力,这一波炒作的大蒜、绿豆等都属于“盘子”比较小的,产地集中,产量不庞大,游资操纵得了;有了这些还不够,王先庆认为,还要有可以炒作的概念,比如大蒜、干辣椒,“对甲流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就是爆炒的最好借口;绿豆则是消暑的好东西,而中药材几乎不需要借口,因为本身就有很大的市场需要。

    “只要达到一定的炒作氛围,就可以炒。”王先庆认为,资本市场不差钱,所以炒作农产品将会成为一种常态。而且游资会越来越多,投机会越来越强,水平会越来越高。

    政府应建立预警机制

    日前,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在回应三七等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的问题时表示,三七价格上涨不排除有人借机恶意炒作、囤积居奇,近期已经专门派人赴广东、云南,指导两省妥善处理三七价格不合理上涨问题。该负责人还强调,发改委将加强对出现异常波动或者可能出现异常波动的商品价格监测预警,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抑制个别品种价格的不合理上涨,依法打击恶意炒作和囤积居奇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

    王先庆说,近期的农产品炒作一方面对行业的发展有伤害,而另一方面也有积极意义,就是给政府一个启示:市场不是那么单纯的,有资本市场和实物市场,资本参与投机的现象会越来越频繁,政府部门应该有相应的措施和机制来应对这个问题。

    王先庆建议,政府要像对待楼市、股市一样对待农产品的投机,应建立专门的信息系统来收集这方面的情报,也要有专门的预警机制。

 
 
   背景材料:

    大蒜8元一斤,绿豆12元一斤,南京市民吴大妈说,活到60岁也没想到,平时不起眼的大蒜、绿豆会贵到这种程度。除此之外,还有干辣椒以及三七等中药材,多种农副产品价格轮番大涨,让人目瞪口呆。在这个过程中,成就了很多千万富翁,但是农民们并没有因此致富。这些暴富者是怎样“炒蒜”、“炒豆”、“炒药”的?记者进行了调查。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人士昨天表示,尚无证据表明大量游资炒作农副产品。不过,也有专家认为,炒作农产品将成为常态,政府应建立相关预警机制。

                   
来源:《现代快报》2010-5-24A4版 
 现代快报记者 陈英赵守诚 刘峻 实习生 朱蓓

原标题为:不炒股不炒楼,狂炒绿豆和蒜头?

出处:http://kb.dsqq.cn/html/2010-05/24/content_92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