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省委书记为何剑指领导干部?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卢书记为何剑指领导干部?

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转变讲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不容易。对此,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讲转变,首先要从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转变开始,思考自己怎么转、怎么做。(64日河南日报)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领导,卢展工书记的这一论述无疑切中了问题的要害。俗话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大的障碍就是一些干部思想认识上的不理解、不到位。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出现了领导干部重“政绩”、人民群众看问题的偏差与尴尬!

卢展工书记说:“群众可以多看成绩、多看好的一面,领导干部则要更多地看问题、看不足,更多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现在个别地方好像颠倒过来了,一些领导干部经常看到成绩,自己说自己做得很好;而群众经常看到存在问题,对所谓的政绩不一定认可。”卢书记何以有此一言?难道不正是因为有些领导干部不尊重科学、不尊重群众,不懂得立足当前、不懂得放眼未来所导致的结果吗?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终是要落实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上、落实在改善民生上、落实在社会和谐上的。而群众是不是拥护,群众是不是满意,群众是不是得到了实惠,也才是检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然而在部分领导干部的眼里,群众似乎总是发展的阻碍者,以至于总是有政绩工程短期行为以及五花八门的“发展”举措出现,甚至把问题转嫁给社会大众,用老百姓的血泪作为代价来追求所谓的发展。我想,这或许就是卢书记为何要一再强调“不刮风、不呼隆、不折腾”的基本初衷吧!

事实上,基层大多数领导干部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确实是存在着认识上不愿转、能力上不会转、行动上盲目转等等等之类的问题的。再加之河南是个农业大省、人口多、问题多、群众意见大等诸多因素的存在,设若领导干部不能及时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精神上来、学深吃透,不能把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长上去、把谋划发展、推动发展的水平提上来,是很难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的!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群众说好,才是真正的好。卢展工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是应该“认真研究转变政府职能、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方法的问题”的,而实际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确实不仅仅是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与社会事业、民生改善息息相关的大课题。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领导干部是龙头、是关键。领导干部心里有没有群众、观念能不能转变、方式能不能改进、思路能不能拓展、头脑是不是清醒,这都是能否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所在。设若认识不到这一点,龙头就会走错方向,就会开历史倒车,就会被群众不耻。

(李吉明201064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