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院士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我与院士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对比后我才知道主要是方向性的差距,所以我成不了院士

/汪华斌

今天碰到原单位宣传部的一位笔杆子,他与我聊起了现领导的事;他说我当初最瞧不起的一位领导被院士提名了,估计很有可能成为院士。他说当初全公司都知道我专业技术上拔尖,可如今没有技术特长的人竟然要成为院士了;问我有什么想法。我说我现在是为生存而奋斗,所以名誉上的事还没有时间考虑。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我还是在内心里想了很久;最后才看到我与院士的差距。

首先我与院士比,我是没有任何背景的人;一个从贫困地区考上大学而出来的人,其家中祖辈上八代都是农民。即使这样考试出来,还招惹地方官员的不满;说为什么我会比别人考的好,是不是有假。而这位院士当初上大学却是因为高级干部家庭的关系,所以入学不仅没有任何异议;反而是没有到学校就成为了学校关注的重点。

其二我是一个想通过努力奋斗而改变命运的人,于是到学校就又变成了一个读死书的人;从进校门开始就不问天下事,而一心只读书。虽然专业技术课样样第一,可从来没有引起过任何关注;因为领导不认识我,我也不愿意去认识领导。而院士当初就与领导打成一片,所以当时就是学校的红人。

其三我竟然在学校就自己创造出了个人名声,因为我私自投稿竟然在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了。这下我不仅没有名声大振,反而是被老师抛弃和被同学远离的人。再看这位院士,虽然专业课总是被通过;但老师和同学却总聚集在他身边,因为学校的课题是以他为中心。

其四是参加工作后,我在各种场合下的汇报都是条理分明;可听这位院士当时的汇报,说了半个小时根本不知道说的是啥。然而最后领导定板总结时,却总说这位院士的汇报好。直到现在我还没有改变自己,依然任何场合下都观点分明。

其五是我搞课题是现场、图书馆、实验室,这三点是我的轨迹;有时连家都不回,就在这三点制造出我的成果。然而这位院士当时的轨迹是,上级领导办公室、领导的家、陪领导在酒店或舞厅;正是这样的三点原则,使他得到了快速的职位提升。当我还在一线制造成果之时,院士人家都被提拔到了正处级。

其六是我的论文全部是研究与探索,因为我的论文全部是来自于现场问题而研究或探索出的改进文章。而院士的论文则全部是工作报告或讲话,因为这些文章全部来自于每年的工作报告或年度;当然这也是专职笔杆子们的杰作。所以我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有300多篇,却赶不上院士在国内杂志上发表的报告或讲话100多篇。

其七是我的成果只要没有署领导的名,最多也就是个三等奖;可院士的工作报告经过总结,竟然能评为国家级一等奖。虽然我的成果国内外都能应用,但却赶不上院士的工作报告成果;因为人家是代表组织的独家特色,而我的成果却只代表我个人。正因为如此,我这创造出近300项应用成果的人;竟然连个高级专业职称评聘都困难。由于我不是在职领导,所以高级职称没有我的份;因为这高级职称是为领导量身定制的。

其八是我的成果只带给现场工人喜悦,因为质量改善或环境改进都是他们受益;至于生产力提高的成果,更是使他们的奖金得到了提高。然而院士的成果虽然与现场工人无关,但却连带一批不同单位负责人全部受奖。正因为如此,我的成果使一批工人成为了高级技师;而院士的成果却使相当一批领导成为享受政府津贴的人,当然成为院士的好像也不少;大概都沾了这现场成果的光吧。

其九是我的成果奖全部都分给了基层工人与配合工作的人员,很少有领导能从我成果这里得到奖金。然而院士的成果奖虽然没有任何老百姓的份,但往上扩充到了中央这一级别。什么叫效应,这就是成果奖金的效应。

其十是我的成果总是在找问题,而院士的成果却是唱赞歌。所以专家学者们鉴定我的成果时总是眉头紧锁,而鉴定院士的成果时总是眉飞色舞。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难怪我这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几百篇和在不同行业创造成果几百项的人成不了院士,原来是我与院士有这么大的方向性差距。正因为如此,我这辈子根本也没有梦想成为院士了;因为这是我们这些书呆子根本没有办法竞争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