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测楼市抄底时机难之根源
关键词:预测楼市 楼市抄底 不确定性 大师 研究机构 赌博行为 2010
何时进入楼市抄底?这是当前众多热衷楼市投资、投机、炒楼者最头疼问题。还在为错过02年楼市发展之初未进入而懊悔不已时,又为错过08年楼市最低点时进入楼市而痛心疾首。因此,当2010年楼市再一次走下行,面临再一次抄底楼市机会时,欣喜若狂的同时却因对楼市走向把握不准而抓狂。这不竟要问为何楼市抄底时间把握不准,它的根源在哪?
首先,房地产行业没有大师。房地产业最大的悲哀在于没有大师。大师是权威性的象征,是对楼市具有最具发言权的人,他的研究和预测是经得起业界和学界若干年后考验的。放眼我整个华夏大地。房地产大师何在?曾经谈房地产风风火火之易宪容,也曾经发生“打赌门”事件的徐滇庆,现已都绝迹于房地产业或者避房地产业而言它之。学界之刘洪玉、董藩、赵晓、顾云昌、宋春华等学者,业界之孟晓苏、任志强、潘石屹、王石、冯仑等专家,他们所发表的言论都被一家之言或者都成为炮灰。还有就是各地区、各省市的房地产专家学者也在不同程度上被谩骂,他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言论及预测经不起短时间实践的检验。因此,个人认为,我国房地产业没有大师是楼市预测不确定性的根源之一。
其次,我国房地产市场特殊性。我国房地产市场,具有政策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双重性。一是房地产市场是波动的,本身就具有不波动性的经济周期,而我国房地产发展周期较短,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过相对稳定或者有规律性周期特征。二是房地产市场是高度的政策经济,也即行政化,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都是跟随政府意愿走的,而政府在发展房地产市场中不具有发展经验或者出于其它经济目标或指标考虑。在市场波动及我国政策调控定位不准的双重不确定性下,预测楼市发展趋势非常之困难。
第三,房地产研究机构及学科建设问题。我国房地产专业的学科建设存在着大量的问题,纵观我国高校的学科建设中,真正有房地产专业本科的大学少之又少,在房地产专业的学位硕士点也是屈指可数,很多专门研究的房地产方向都是在土地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工商管理下,作为支柱性或者朝阳性的房地产业,在高校的学科专业得不到扶正,甚至很多老师建议学生不要研究房地产,因为房地产研究中没有大师,难有建树。我国的房地产研究机构,主要是一些高校里成立的房地产研究中心或者研究所,而这些科研单位也只有清华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等几所研究单位做得好些,其它成立的房地产研究中心都是挂名不予以重视或者研究能力非常之人缺。因此,随着研究房地产人才培养的断层或者科研培养的不重视,这种预测楼市仅仅靠业界基于有限的定量性预测,是难以把握住房地产市场波动。没有精英学界的重视,这也是难以预测楼市发展趋势之根源。
第四,楼市抄底是一种赌博行为。房地产市场区域性。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区域性市场,也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性市场,影响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因素很多,名个小的区域性市场充满着不确定性,因此在房地产市场整体趋势也难以把握。房地产市场是有钱有胆子人的市场,有钱且大胆进入市场,逆着消费者买涨不买跌消费者行为,投资者或者投机者的信息把握更充分,因此,他们能够在最合适的时机进入楼市,这也误导真正住房消费者的消费预期。而研究房地产市场走势的专家或者学者他们大多借鉴西方发达房地产市场经验或者消费者消费理论研究学习而判定的房地产走势,势必影响他们的判断。因此,楼市存在着大量的占有大量资金要素和胆子大的投机行为者也是预测楼市发展不确定性的根源。
因此,预测楼市抄底时机是一种非常难的预测行为,它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根源。很多所谓的专家学者之所以敢预测,或因为他们脑子发热或者过于盲目炒作,更或者是对这种预测行为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出现了之前的不同时期的宏观调控政策一出台,众多的楼市预测走势便充斥着整个网络,一段时间过后,预测不对的专家学者便成为众矢之的,误导了众多信徒,蒙受损失。也正是因为预测楼市之困难重重,我们不妨发现,现在预测楼市的起专家学者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