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北川日志(二)


赴北川日志(二)正在崛起的北川新县城

瞿旋

526。阴。阵雨。

早晨,马副指挥带车到老县城接我早餐。但我已用完。他们只好自己用餐。车停在一条步行街的前面。这里是个十字路口,我拍了几条街道。哪知这里严禁停车。一男一女两个交警过来,看见鲁L的车牌,和善地解释了一下,没开罚单,且没坚持让把车开走。看出了他们对山东人的关照。

采访了大半天。

下午马副指挥陪我去工地。选择步行,看看新城。不错。羌族符号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很有特色。到处是山东的影子。

山东方面已经要求援建各方撤出以前,凡道路、建筑起名与山东有关的,要全部改掉。全面清理山东符号。我觉得这是明智之举!

采访中,对援建人员往返桃龙乡的经历感触颇深,用惊心动魄、生死抉择之类的词汇形容已显苍白。现在去桃龙,据说道路条件已大大改善,三小时左右即可到达,不用绕行数百公里了。我有去桃龙的计划。不过在采访中得知,危险还在。尤其近几日接连下了几天雨,震后的山体被浸蚀,还有落石、滑坡的可能。指挥部方面不建议我去。我怕造成麻烦,只能随和。不过心里还有去的欲望,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时或进行暗示和诱导。

下午雨停。指挥部终于决定第二天去。当晚锦华、日建的两位前方指挥送我去宾馆,谈起前几天陪朋友进去一次,朋友发誓这样的路不会再走第二次。我又忧虑——果然真还有危险吗?不过想起过去从攀枝花乘车去丽江,翻越几百公里的高山,以及走过虎跳峡大峡谷,估计再险也不会险到哪儿去。遂不多想。当晚又下雨,直到凌晨。担心了一夜,还能去吗?五点左右,打开窗帘看窗外,雨停了,且是多云天气。稍安。

 

 

新县城援建工地,到处是山东的影子








马副指在一个十字路口朝着四个方向给我照了四张照片,这是其中一张。













青岛援建的抗震纪念广场













    马副指(左)是一个热情、心细、稳重、聪慧的人。我对他的感觉新鲜而惊讶——他是一个现在少有的具有古典精神,并且理想主义色彩很浓的共产党人。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